|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8页 |
| Abstract | 第8-13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3-18页 |
| ·核电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 第13-16页 |
| ·核电仿真技术的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 第2章 核电厂概况介绍 | 第18-22页 |
| ·主要的几种动力堆型 | 第18-19页 |
| ·压水堆核电厂概况介绍 | 第19-22页 |
| ·压水堆一回路系统 | 第19-21页 |
| ·压水堆二回路系统 | 第21-22页 |
| 第3章 核电机组调峰调频性能综述 | 第22-30页 |
| ·核电机组参与调峰运行的必要性 | 第22-23页 |
| ·压水堆核电机组功率调节方式 | 第23页 |
| ·核电机组功率调节方式的演进 | 第23-25页 |
| ·核电机组A运行方式 | 第24页 |
| ·核电机组G运行方式 | 第24-25页 |
| ·第三代核电机组 | 第25-28页 |
| ·AP1000核电机组 | 第25-27页 |
| ·EPR核电机组 | 第27-28页 |
| ·国内外核电机组参与调峰运行的情况 | 第28-30页 |
| ·国外核电机组参与调峰运行的情况 | 第28-29页 |
| ·国内核电机组参与调峰运行的情况 | 第29-30页 |
| 第4章 压水堆核电机组数学模型 | 第30-43页 |
| ·中子动态模型 | 第30-32页 |
| ·堆芯燃料和冷却剂温度模型 | 第32-34页 |
| ·一回路冷却剂管道模型 | 第34页 |
| ·蒸汽发生器模型 | 第34-36页 |
| ·冷却剂泵模型 | 第36-37页 |
| ·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模型 | 第37-39页 |
| ·汽轮机模型 | 第39-40页 |
| ·调速器模型 | 第40页 |
| ·核电机组数学模型参数 | 第40-43页 |
| 第5章 核电机组固有特性以及与电网的相互影响研究 | 第43-62页 |
| ·核电机组固有特性研究 | 第43-54页 |
| ·中子动力学模型的特性 | 第43页 |
| ·考虑燃料温度和冷却剂温度负反馈的中子动力学模型 | 第43-46页 |
| ·蒸汽发生器模型特性 | 第46-48页 |
| ·考虑燃料温度和冷却剂温度负反馈的中子动力学模型、蒸汽发生器模型 | 第48-51页 |
| ·中子动力学模型、蒸汽发生器模型、反应堆功率控制系统模型联合仿真 | 第51-54页 |
| ·核电机组功率调节能力的研究 | 第54-57页 |
| ·核电机组功率阶跃调节能力研究 | 第54-55页 |
| ·核电机组功率线性调节能力研究 | 第55-57页 |
| ·核电机组和电网间相互影响的研究 | 第57-62页 |
| ·电网频率和电压波动对核电机组的影响 | 第57-60页 |
| ·单机无穷大系统仿真 | 第60-62页 |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2-64页 |
| ·论文总结 | 第62页 |
| ·展望 | 第62-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7页 |
| 作者简历 | 第67-68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