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1 导论 | 第9-15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9-10页 |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研究意义 | 第10页 |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0-11页 |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 第10页 |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 第10-11页 |
·赫克歇尔-俄林的要素资源禀赋理论 | 第11页 |
·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理论 | 第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第12-13页 |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3-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2 吉尔吉斯斯坦概况 | 第15-22页 |
·自然环境 | 第15页 |
·社会环境状况 | 第15-16页 |
·经济和产业结构状况 | 第16-22页 |
·宏观社会经济情况 | 第16页 |
·产业结构状况 | 第16-22页 |
3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合作现状 | 第22-30页 |
·吉尔吉斯的贸易现状 | 第22-25页 |
·出口 | 第23页 |
·进口 | 第23-24页 |
·主要贸易伙伴 | 第24-25页 |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合作现状 | 第25-28页 |
·中国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市场分析 | 第28-30页 |
4 中吉经济合作实证分析 | 第30-37页 |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合作依存度分析 | 第30-32页 |
·依存度测算方法 | 第30页 |
·依存度测算结果分析 | 第30-32页 |
·贸易结合度指数结果及分析 | 第32-34页 |
·贸易结合度指数计算 | 第32页 |
·贸易结合度指数分析 | 第32-34页 |
·对在吉尔吉斯斯坦的中国企业的实地调查 | 第34-37页 |
·调查方法 | 第34页 |
·调查结果及分析 | 第34-37页 |
5 中国与吉尔吉斯斯坦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 第37-42页 |
·吉尔吉斯斯坦国内隐蔽的非关税壁垒影响贸易与投资扩大 | 第37-38页 |
·海关程序效率低 | 第38页 |
·政府执行能力差 | 第38页 |
·环境基础设施落后 | 第38页 |
·中吉进出口商品结构单一、档次低 | 第38-40页 |
·单一的出口商品,无法反应吉尔吉斯斯坦资源优势 | 第38-39页 |
·中国出口商品档次低,没有反映中国产业发展的水平 | 第39-40页 |
·吉尔吉斯斯坦国内市场有限,高关税壁垒阻碍双边贸易规模扩大 | 第40页 |
·政策法规实行效果不理想,阻碍投资贸易进程 | 第40页 |
·中国人言行举止不规范,国民素质有待提高 | 第40-42页 |
6 促进中国对吉尔吉斯斯坦经贸合作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42-45页 |
·发挥三个优势,加快中吉经济合作进程 | 第42-43页 |
·发挥地缘优势,改善投资环境 | 第42页 |
·建立共同能源市场,加强边境经贸合作 | 第42页 |
·发挥产业互补优势,开展产业互助合作 | 第42-43页 |
·借助区域政策,逐步扫除贸易投资障碍 | 第43页 |
·加入关税同盟,降低关税门槛 | 第43页 |
·依托上海合作组织,加速贸易投资便利化的进程 | 第43页 |
·增强中国国力,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 第43-45页 |
·提高中国软实力,树立良好国际形象 | 第43-44页 |
·每一个中国公民,遵纪守法 | 第44页 |
·提高中国出口商品档次,体现中国品牌形象 | 第44-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附录 | 第46-49页 |
附录 1 | 第46-48页 |
附录 2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3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3-54页 |
后记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