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5页 |
|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10页 |
| ·我国自来水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 ·技术工艺现状 | 第10-11页 |
| ·技术工艺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自动控制技术在自来水中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 ·我国自来水厂自动控制的现状 | 第12页 |
| ·水厂现代PLC发展趋势 | 第12-14页 |
| ·论文的研究内容与安排 | 第14-15页 |
| 第2章 自来水厂工艺介绍 | 第15-20页 |
| ·源江水厂深度处理工艺介绍 | 第15页 |
| ·源江水厂碳滤池介绍 | 第15-18页 |
| ·工艺原理 | 第15-16页 |
| ·活性炭的选择 | 第16-17页 |
| ·活性炭滤池的运行维护 | 第17-18页 |
| ·源江水厂加药净水系统介绍 | 第18页 |
| ·源江水厂提升泵系统介绍 | 第18-20页 |
| 第3章 提升泵房的自动控制 | 第20-33页 |
| ·提升泵房概述 | 第20页 |
| ·滤后水提升工艺要求 | 第20-21页 |
| ·液位反馈的提升泵变频调节的设计 | 第21-25页 |
| ·提升泵房PLC程序编写 | 第25-27页 |
| ·PLC系统调试 | 第27-31页 |
| ·PLC的现场离线调试 | 第27-29页 |
| ·PLC的现场在线调试 | 第29-31页 |
| ·提升泵房运行曲线 | 第31页 |
| ·光隔离器 | 第31-32页 |
|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 第4章 源江水厂加药间和碳滤池的自动控制 | 第33-43页 |
| ·综合加药间工艺介绍 | 第33-34页 |
| ·综合加药间PLC配置 | 第34页 |
| ·加药间PLC程序编写 | 第34-37页 |
| ·炭滤池工艺介绍 | 第37页 |
| ·炭滤池PLC配置 | 第37-38页 |
| ·炭滤池PLC程序编写 | 第38-41页 |
| ·双CPU的PLC控制器 | 第40页 |
| ·两种CPU冗余方式的比较 | 第40页 |
| ·软件实现 | 第40-41页 |
| ·本章小结 | 第41-43页 |
| 第5章 水厂监控系统设计与应用 | 第43-57页 |
| ·水厂监控设计要求 | 第43页 |
| ·水厂监控系统的功能设计 | 第43-44页 |
| ·RSView Machine Edition在水厂中的应用 | 第44-45页 |
| ·RSView32的功能和特点 | 第44页 |
| ·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 第44-45页 |
| ·RSVi ew在水厂监控系统中的技术应用 | 第45-51页 |
| ·设计图形界面 | 第45-48页 |
| ·构造数据库变量 | 第48页 |
| ·建立动画连接 | 第48-51页 |
| ·建立报警和事件窗口 | 第51-53页 |
| ·水厂InTouch应用中碰到的问题 | 第53-55页 |
| ·InTouch系统升级方案 | 第53页 |
| ·InTouch系统升级情况 | 第53-55页 |
| ·InTouch Historian Server数据服务平台扩容 | 第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6章 水厂下一步自动化改造重点 | 第57-61页 |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 ·本文主要工作总结 | 第61-62页 |
| ·下一步工作展望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