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灰石填充聚丙烯复合体系结构与性能研究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0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7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无机填料改性 PP 的研究进展 | 第11-15页 |
| ·无机填料改性 PP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 ·无机填料改性 PP 增韧的机理 | 第12-13页 |
| ·无机填料增韧 PP 的影响因素 | 第13页 |
| ·无机填料改性 PP 发展趋势 | 第13-15页 |
| ·向纳米技术发展 | 第13-14页 |
| ·向复合材料、新材料技术发展 | 第14页 |
| ·向表面改性技术发展 | 第14-15页 |
| ·硅灰石的性质和特点 | 第15-18页 |
| ·硅灰石的晶体结构 | 第15-17页 |
| ·硅灰石的性能 | 第17-18页 |
| ·硅灰石与其他填料相比具备的优势 | 第18-19页 |
| ·硅灰石的应用现状 | 第19-22页 |
| ·硅灰石的特点 | 第19页 |
| ·作陶瓷原料 | 第19页 |
| ·替代玻纤作塑料的增强填料 | 第19-20页 |
| ·作石棉代用品 | 第20页 |
| ·作油漆涂料填料 | 第20页 |
| ·作冶金助剂 | 第20-21页 |
| ·用于制备生物活性材料 | 第21页 |
| ·作白炭黑的制备原料 | 第21-22页 |
| ·其他用途 | 第22页 |
| ·硅灰石表面改性 | 第22-26页 |
| ·偶联剂表面改性 | 第22-23页 |
| ·高能表面改性 | 第23-24页 |
| ·沉淀反应改性 | 第24页 |
| ·包膜法 | 第24页 |
| ·机械力化学改性 | 第24-25页 |
| ·无机纳米包覆改性 | 第25-26页 |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内容以及特色 | 第26-27页 |
| ·主要目的 | 第26页 |
| ·主要内容 | 第26页 |
| ·研究特色 | 第26-27页 |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7-32页 |
| ·实验用主要原料与助剂 | 第27-28页 |
| ·实验仪器 | 第28页 |
| ·硅灰石的表面处理 | 第28-29页 |
| ·工艺路线及性能测试 | 第29-32页 |
| ·工艺路线 | 第29页 |
| ·性能测试 | 第29-30页 |
| ·拉伸性能测试 | 第29页 |
| ·硬度测试 | 第29页 |
| ·冲击性能测试 | 第29页 |
| ·加工流动性测试 | 第29-30页 |
| ·流变性能的分析 | 第30页 |
| ·复合材料的结构与形态表征 | 第30-32页 |
| ·偏光显微镜 | 第30页 |
| ·红外光谱 | 第30页 |
| ·热失重分析(TG) | 第30-31页 |
| ·沉降体积法 | 第31页 |
| ·接触角分析 | 第31页 |
| ·扫描电子显微镜 | 第31-32页 |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32-57页 |
| ·PBMA 包覆硅灰石的机理及其结构表征 | 第32-34页 |
| ·活化条件对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34-37页 |
| ·预处理条件对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34-37页 |
| ·BMA 浓度对硅灰石表面性质的影响 | 第37页 |
| ·硅灰石填充 PP 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研究 | 第37-49页 |
| ·不同处理方法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37-42页 |
| ·偶联剂种类及用量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2-47页 |
| ·硅灰石的用量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7-49页 |
| ·硅灰石填充 PP 复合材料加工流动性的研究 | 第49-51页 |
| ·硅灰石填充 PP 复合材料流变性能的研究 | 第51-57页 |
| ·不同温度下材料的-流变曲线 | 第51-53页 |
| ·不同温度下材料的非牛顿指数 | 第53-54页 |
| ·不同温度下材料的ΗA- 流变曲线 | 第54-57页 |
| 第四章 结论 | 第57-58页 |
| 参考文献 | 第58-60页 |
| 致谢 | 第60-61页 |
| 附录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