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面部特征的疲劳驾驶检测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致谢 | 第8-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2页 |
·课题背景和意义 | 第13-15页 |
·疲劳驾驶检测方法 | 第15-18页 |
·疲劳驾驶检测的研究现状和难点 | 第18-20页 |
·疲劳驾驶检测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疲劳驾驶检测研究难点 | 第19-20页 |
·本文的内容安排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人脸检测 | 第22-37页 |
·引言 | 第22页 |
·人脸检测难点及所用特征 | 第22-25页 |
·图像预处理 | 第25-26页 |
·光线补偿 | 第25-26页 |
·图像滤波 | 第26页 |
·人脸检测 | 第26-32页 |
·颜色空间的选取 | 第27-28页 |
·肤色的提取 | 第28-31页 |
·人脸定位 | 第31-32页 |
·人脸的预测 | 第32-35页 |
·本章小结 | 第35-37页 |
第三章 驾驶员眼睛和嘴唇的检测 | 第37-48页 |
·引言 | 第37页 |
·人眼检测 | 第37-43页 |
·人眼检测方法分类 | 第37-39页 |
·改进 SOBLE 算子提取边缘 | 第39-41页 |
·眼睛中心定位 | 第41-42页 |
·人眼区域生长及形态学运算 | 第42-43页 |
·人眼最终定位 | 第43页 |
·嘴唇检测 | 第43-47页 |
·嘴唇检测所用特征 | 第44页 |
·唇色定位 | 第44-47页 |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驾驶员疲劳驾驶检测 | 第48-55页 |
·频繁打呵欠的判断 | 第48-49页 |
·PERCLOS 算法判断瞌睡 | 第49-52页 |
·PERCLOS 算法原理 | 第49-50页 |
·眼睛疲劳状态判断 | 第50页 |
·眼睛状态的识别 | 第50-52页 |
·基于眼睛和嘴唇检测的疲劳判别算法 | 第52-54页 |
·实验所用平台及结果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5-57页 |
·总结 | 第55页 |
·展望 | 第55-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1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1-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