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居住建筑论文--传统住宅(民居)论文

天堂寨地区乡土山地民居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2页
插图清单第12-19页
第一章 绪论第19-25页
   ·选题背景第19页
   ·研究意义及目的第19-21页
     ·山地环境的保护第19-20页
     ·当地传统建筑的保护第20页
     ·当地建筑乡土性的回归第20页
     ·地区乡土建筑特点的探讨第20-21页
   ·研究现状第21-23页
     ·乡土民居研究第21-22页
     ·山地建筑研究第22-23页
   ·研究对象、范围、方法及论文框架第23-25页
     ·研究对象与范围第23页
     ·研究方法第23-24页
     ·论文框架第24-25页
第二章 天堂寨地区乡土山地民居形成及影响因素第25-36页
   ·天堂寨地区概况第25-27页
     ·地理概况第25页
     ·经济概况第25-26页
     ·乡土山地民居现状第26-27页
   ·天堂寨地区乡土山地民居的形成第27-29页
     ·历史起源第27-28页
     ·历史发展第28页
     ·历史繁荣第28页
     ·历史衰退第28页
     ·历史复兴第28-29页
   ·自然影响因素第29-33页
     ·地质因素第29页
     ·地形因素第29-30页
     ·气候因素第30-32页
     ·水文因素第32页
     ·植被因素第32-33页
   ·当地人文影响因素第33-35页
     ·地域建筑文化第33页
     ·传统文化观念第33-34页
     ·当地自然观念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三章 天堂寨地区乡土山地民居类型第36-43页
   ·乡土山地民居现状调研第36-40页
     ·调研对象选择第36页
     ·调研实录第36-40页
   ·天堂寨地区乡土山地民居类型第40-42页
     ·古民居第41页
     ·祠堂第41-42页
     ·乡村民居第42页
   ·本章小结第42-43页
第四章 天堂寨地区古民居分析第43-73页
   ·概述第43页
   ·实例分析第43-61页
     ·八屋塆古民居第43-52页
   一.背景介绍第43页
   二.选址布局第43-44页
   三.平面型制第44-46页
   四.空间处理第46-48页
   五.建筑造型第48-49页
   六.接地形式第49-50页
   七.建筑维护体系第50-52页
   八.建筑装饰第52页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前方指挥部分析第52-61页
   一.背景介绍第52-53页
   二.选址布局第53-54页
   三.平面型制第54-55页
   四.空间处理第55-57页
   五.建筑造型第57-58页
   六.接地形式第58-59页
   七.建筑维护体系第59-60页
   八.建筑装饰第60-61页
   ·天堂寨地区古民居建筑特点第61-71页
     ·选址布局特点第61-63页
     ·平面型制特点第63-67页
     ·空间特点第67-69页
     ·造型特点第69-70页
     ·接地形式类型第70页
     ·维护体系和建筑装饰特点第70-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第五章 天堂寨地区祠堂分析第73-95页
   ·概述第73页
   ·实例分析第73-88页
     ·后畈村黄氏总祠第73-81页
   一.背景介绍第73页
   二.选址布局第73-74页
   三.平面型制第74-75页
   四.空间处理第75-77页
   五.建筑造型第77-78页
   六.接地形式第78页
   七.建筑维护体系第78-80页
   八.建筑装饰第80-81页
     ·老石桥黄氏宗祠第81-88页
   一.背景介绍第81页
   二.选址布局第81-82页
   三.平面型制第82-83页
   四.空间处理第83-84页
   五.建筑造型第84-85页
   六.接地形式第85页
   七.建筑维护体系第85-87页
   八.建筑装饰第87-88页
   ·天堂寨地区祠堂建筑特点第88-94页
     ·选址布局特点第88-89页
     ·平面型制特点第89-91页
     ·空间特点第91-92页
     ·造型特点第92-93页
     ·接地形式类型第93页
     ·维护体系和建筑装饰特点第93-94页
   ·本章小结第94-95页
第六章 天堂寨地区乡村民居分析第95-110页
   ·形成背景第95-96页
     ·居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第95页
     ·民居社会环境的改变第95-96页
   ·选址布局第96-99页
     ·实例分析第96-97页
     ·选址布局特点第97-98页
     ·影响因素第98-99页
   ·平面型制第99-103页
     ·实例分析第99-101页
     ·平面型制特点第101-103页
     ·影响因素第103页
   ·建筑空间第103-105页
     ·空间特点第103-104页
     ·影响因素第104-105页
   ·接地形式第105-106页
     ·接地形式类型第105页
     ·影响因素第105-106页
   ·建筑维护体系第106-108页
     ·实例分析第106-107页
     ·维护体系特点第107-108页
     ·影响因素第108页
   ·本章小结第108-110页
第七章 天堂寨地区乡土山地民居面临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第110-114页
   ·乡土山地民居现今面临的问题第110-111页
     ·宗族家庭的消解第110页
     ·居民职业的改变第110页
     ·建筑类型、功能的多元化第110页
     ·现代交通的便捷第110-111页
     ·用地的日益紧张第111页
     ·建筑材料、营造技艺的更新第111页
   ·乡土山地民居未来的发展趋势第111-113页
     ·民居的保护第111-112页
     ·民居的更新改造第112-113页
     ·新建公建的传承第113页
   ·本章小结第113-114页
结语第114-115页
引文第115-116页
参考文献第116-118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118-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生态优先的城镇滨水区景观规划策略与方法研究--以合肥市庐江县汤池镇马槽河滨水区为例
下一篇:老人和儿童户外行为与景观空间的关联性研究--以合肥市居住区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