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新郑市新农村建设发展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9页
第1章 引言第9-16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研究现状第10-13页
     ·国内新农村建设研究现状第10-12页
     ·国外的相关研究第12-13页
   ·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第13-14页
     ·理论意义第13页
     ·应用价值第13-14页
   ·研究方法第14页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比较研究法第14页
     ·规范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第14页
   ·重点难点及创新点第14-16页
第2章 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理论第16-23页
   ·新农村建设的提出背景第16-18页
     ·城乡之间经济社会发展差距拉大,凸显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第16页
     ·农业农村发生的深刻变化,催生新农村建设的必然性第16-17页
     ·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彰显建设新农村的可行性第17页
     ·“三农”工作新举措出台,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政策保障第17-18页
   ·新农村建设的内涵第18-20页
   ·新农村建设的理论基础第20-23页
     ·马克思城乡融合理论和平衡发展理论第20-21页
     ·传统农业改造理论第21页
     ·工业反哺农业理论第21-23页
第3章 国内外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和做法第23-29页
   ·苏州市吴中区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第23-25页
     ·推进农业合作社建设,让农民分享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利润第23-24页
     ·科学开发利用土地,让农民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第24页
     ·因地制宜推进新村庄建设第24-25页
     ·完善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障第25页
   ·日本发展农业现代化与建设农村的经验做法第25-27页
     ·发展农业现代化的经验做法第26页
     ·造村运动的经验做法第26-27页
   ·韩国新村运动第27-29页
第4章 新郑市新农村建设概况第29-39页
   ·新郑市基本情况第29-30页
   ·新郑市新农村建设的基础条件第30-33页
     ·现代工业化体系逐步完善第30页
     ·现代农业化体系全面发展第30-31页
     ·农村基础设施逐步完善第31-32页
     ·全域城镇化化进程加快第32页
     ·农村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成第32页
     ·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成效第32-33页
   ·新郑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做法第33-36页
     ·突出规划引领,构建城乡一体发展格局第33页
     ·坚持以人为本,维护农民主体权益第33-34页
     ·强化产区互动,打造融合发展新模式第34-35页
     ·拓宽融资渠道,破解资金瓶颈制约第35页
     ·发展社会事业,改善公共服务质量第35-36页
     ·实施网格管理,提升基层工作水平第36页
   ·新郑市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第36-39页
     ·农民群众期望值较高,主体参与意识有待加强第36-37页
     ·各乡镇进展情况不一,部分干部观念有待转变第37页
     ·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低,群众生活环境有待提高第37页
     ·农业产业化基础薄弱,持续发展能力有待提升第37-38页
     ·社区配套设施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有待完善第38-39页
第5章 新郑市新农村建设的对策和建议第39-45页
   ·科学编制综合规划,统筹群众主体权益第39-40页
   ·推进现代农业体系建设,强化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产业支撑第40-42页
     ·推进农业产业经营一体化,打造现代农业经营新模式第40-41页
     ·促进农业现代化和科技创新第41页
     ·完善政策激励机制,提供产业发展保障第41-42页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社区新风尚第42-43页
     ·加强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第42页
     ·加大文明社区创建力度第42-43页
     ·加强农民思想道德建设第43页
   ·大力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障第43-45页
     ·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带动作用第43-44页
     ·健全村民自治机制,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助力第44-45页
第6章 结论第45-46页
致谢第46-47页
参考文献第47-49页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阶段我国公共权力监督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
下一篇: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