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结构论文--特种结构论文--抗震动结构、防灾结构论文--耐震、隔震、防爆结构论文

三维隔震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试验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CONTENTS第9-11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1页
   ·课题研究背景第11-12页
   ·水平隔震技术发展现状第12-14页
   ·竖向隔振研究现状第14-16页
   ·三维隔震(振)研究现状第16-20页
   ·论文研究意义及创新点第20-21页
第二章 三维隔震结构试验模型第21-35页
   ·引言第21页
   ·三维隔震结构模型与三维控制实现方法第21-23页
     ·三维隔震结构模型第21-23页
     ·三维控制实现方法第23页
   ·模型相似系数第23-24页
   ·隔震支座性能与参数第24-26页
   ·竖向隔震系统第26-30页
     ·钢弹簧第28-29页
     ·粘滞阻尼器第29页
     ·导轨第29-30页
   ·试验方案第30-35页
     ·试验用地震波第30-31页
     ·量测系统与测点布置第31-32页
     ·试验工况第32-35页
第三章 三维隔震结构与传统结构试验对比第35-55页
   ·引言第35页
   ·加速度反应对比第35-41页
     ·X、Y 方向单方向加载第35-37页
     ·YZ 方向双方向加载第37-38页
     ·XYZ 方向三方向加载第38-41页
     ·小结第41页
   ·层间位移与竖向倾角第41-46页
     ·层间位移第42-45页
     ·结构竖向倾角第45-46页
   ·隔震层地震反应分析第46-48页
     ·水平隔震层地震反应分析第46-48页
     ·竖向隔震层地震反应分析第48页
   ·层剪力第48-52页
     ·X、Y 方向单方向加载第48-50页
     ·YZ 方向双方向加载第50-51页
     ·XYZ 方向三方向加载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5页
第四章 三维隔震结构试验结果分析第55-77页
   ·引言第55页
   ·加速度反应第55-61页
     ·X 方向单方向加载第55-57页
     ·YZ 方向双方向加载第57-59页
     ·XYZ 方向三方向加载第59-61页
     ·小结第61页
   ·层间位移与竖向倾角第61-68页
     ·层间位移第61-65页
     ·结构竖向倾角第65-68页
   ·隔震层地震反应分析第68-72页
     ·水平隔震层地震反应分析第68-71页
     ·竖向隔震层地震反应分析第71-72页
   ·层剪力第72-75页
     ·X 方向单方向加载第72页
     ·YZ 方向双方向加载第72-73页
     ·XYZ 方向三方向加载第73-75页
   ·本章小结第75-77页
第五章 三维隔震结构试验数值模拟第77-89页
   ·引言第77页
   ·模型建立第77-78页
   ·模型计算结果第78-87页
     ·模型振型与周期第78-80页
     ·数值模拟时程工况定义第80-82页
     ·数值模拟与试验结果对比第82-87页
   ·本章小结第87-8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89-90页
   ·展望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97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97-99页
致谢第99页

论文共9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隔震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扭转响应分析
下一篇:大底盘多裙房高层建筑结构基础隔震性能分析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