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运作模式研究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1 绪论 | 第11-19页 |
| ·研究背景 | 第11页 |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4-16页 |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6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及逻辑结构 | 第16-19页 |
|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论文的内容 | 第17页 |
| ·论文的逻辑结构 | 第17-19页 |
| 2 相关理论 | 第19-22页 |
| ·交易成本理论 | 第19页 |
| ·项目管理理论 | 第19-20页 |
| ·产业经济理论 | 第20页 |
| ·会展经济与产业结构理论 | 第20页 |
| ·会展经济与产业关联理论 | 第20页 |
| ·区域经济理论 | 第20-22页 |
| ·乘数效应理论 | 第21页 |
|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 第21-22页 |
| 3 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运作模式分析 | 第22-34页 |
| ·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内涵 | 第22-23页 |
| ·政府主导型展会的定义 | 第22页 |
| ·政府主导型展会基本特征 | 第22-23页 |
| ·政府主导型展会存在的深层原因分析 | 第23-25页 |
| ·我国会展经济发展的状况决定 | 第23页 |
| ·会展经济的特殊功能 | 第23-25页 |
| ·会展城市的形象定位和宣传需要 | 第25页 |
| ·政府办展的优势 | 第25-26页 |
| ·我国政府主导型展会的主要运作模式及评价 | 第26-33页 |
| ·政府包办模式及评价 | 第26-30页 |
| ·政府挂名模式及评价 | 第30-31页 |
| ·政府主办模式及评价 | 第31-33页 |
|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 4 发达国家展会经验借鉴 | 第34-43页 |
| ·德国模式 | 第34-38页 |
| ·德国展会概况 | 第34-35页 |
| ·运作特点 | 第35-38页 |
| ·英国模式 | 第38-39页 |
| ·英国展会概况 | 第38页 |
| ·运作特点 | 第38-39页 |
| ·新加坡模式 | 第39-40页 |
| ·展会概况 | 第39页 |
| ·运作特点 | 第39-40页 |
| ·国外展览业对我国的启示 | 第40-42页 |
| ·建立唯一的会展管理机构 | 第40-41页 |
| ·转变政府职能 | 第41页 |
| ·积极培育自己的品牌展会 | 第41页 |
| ·高度重视展览业的服务水平 | 第41页 |
| ·完善展览业的相关法律法规 | 第41页 |
| ·加快会展人才培养与吸纳 | 第41-42页 |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 5 构建政府主导型展会运作服务外包新模式 | 第43-49页 |
| ·会展服务外包模式的基本含义 | 第43页 |
| ·政府主导型展会运用服务外包的驱动力 | 第43页 |
| ·会展服务的全面性 | 第43页 |
| ·会展服务的专业性 | 第43页 |
| ·政府主导型展会运用服务外包模式的益处 | 第43-44页 |
| ·降低成本并节约资源 | 第43-44页 |
| ·提高展会专业水平 | 第44页 |
| ·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 | 第44页 |
| ·独立与公平的管理决策 | 第44页 |
| ·促进长远的战略合作 | 第44页 |
| ·服务外包模式的难点与应对策略 | 第44-45页 |
| ·服务外包模式的难点 | 第44-45页 |
| ·难点应对策略 | 第45页 |
| ·政府主导型展会运用服务外包模式的实施方法 | 第45-48页 |
| ·政府作为发包商的运作方式 | 第46-47页 |
| ·企业在服务外包模式中作为承包方的运作方式 | 第47-48页 |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 结论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4-55页 |
| 致谢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