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化学电源、电池、燃料电池论文--燃料电池论文

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产电性能的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3页
   ·研究背景第10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原理第10-12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性能的影响因素第12-14页
     ·电极材料第12-13页
     ·电池内阻的影响第13页
     ·电解质第13页
     ·电池底物的影响第13-14页
     ·质子交换材料的影响第14页
   ·细胞-电极间的电子传递机制第14-17页
     ·细胞的直接接触模式第15-16页
     ·利用纳米导线长距离传递第16页
     ·介体电子转移机制第16-17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造第17-18页
     ·双室MFC第17-18页
     ·单室MFC第18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应用第18-20页
     ·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第18-19页
     ·生物传感器第19页
     ·生物修复第19页
     ·生物产氢第19-20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研究现状第20-21页
   ·粪肠球菌第21页
   ·本文研究内容第21-23页
第二章 粪肠球菌产电性能及其条件的优化第23-39页
   ·引言第23页
   ·实验部分第23-26页
     ·测试仪器与实验材料第23-24页
       ·测试所用主要仪器第23页
       ·实验所用主要试剂第23-24页
     ·细菌活化和接种第24页
     ·电镜前处理第24-25页
       ·溶液中悬浮细菌的处理第24页
       ·电极的前处理第24-25页
     ·生物膜的培养第25页
     ·生长曲线及pH的测定第25页
     ·微生物燃料电池的构建第25-26页
   ·结果与讨论第26-37页
     ·细菌生长特征及pH的变化第26-27页
     ·生物膜富集第27-28页
     ·溶液及电极表面的细菌形貌第28-29页
     ·不同底物浓度第29-31页
     ·不同底物第31-33页
     ·胰蛋白胨浓度的影响第33-35页
     ·温度对细菌的生长及产电的影响第35-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电子介体对粪肠球菌产电的促进作用第39-54页
   ·引言第39页
   ·实验部分第39-40页
     ·仪器和试剂第39-40页
     ·电活性物质检测第40页
     ·生物膜的培养第40页
     ·细菌浸泡物第40页
     ·绿脓菌素的提取第40页
   ·结果与讨论第40-52页
     ·外源电子介体对E.faecalis产电性能的影响第40-43页
     ·细胞浸泡物的紫外光谱图第43页
     ·电极与细菌隔开对电池产电的影响第43-44页
     ·E.faecalis(ZER1、ZER 2)生物膜对核黄素和葡萄糖的响应第44-46页
     ·核黄素催化细菌产电的CV图第46-47页
     ·悬浮细胞对核黄素的响应第47-48页
     ·不同浓度核黄素对粪肠球菌产电的影响第48-49页
     ·控制电位法培养生物膜第49-51页
     ·绿脓菌素对粪肠球菌产电的影响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四章 导电材料对粪肠球菌产电的促进作用第54-73页
   ·引言第54页
   ·实验部分第54-56页
     ·研究目的第54页
     ·测试仪器与实验材料第54-55页
       ·测试所用主要仪器第55页
       ·实验材料第55页
     ·研究方法第55页
     ·菌种的活化与接种第55页
     ·阳极生物膜的观察第55-56页
     ·修饰电极第56页
   ·实验结果与讨论第56-71页
     ·石墨板电池实物与装置图第56页
     ·导电材料对电池放电的影响第56-63页
       ·导电炭黑的影响第57-58页
       ·多壁碳纳米管水性浆料的影响第58-59页
       ·不同溶液中MWCNT的分散以及对产电的影响第59-63页
     ·三种不同MWCNT酒精分散液修饰电极第63-64页
     ·MWCNT量不同对产电的影响第64-66页
     ·电池连续循环放电第66-69页
       ·收集大量细胞后的循环放电曲线第66-67页
       ·少量接种电池的循环放电曲线第67-69页
     ·Shewanella(IA02627)循环放电曲线第69-71页
     ·Gsulfurreducens循环放电曲线第71页
   ·本章小结第71-73页
总结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4页
致谢第84-85页
参与研究的项目第85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5-86页

论文共8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活性锐钛矿二氧化钛的制备及其光催化研究
下一篇:NaY型分子筛和分子筛膜的合成及其催化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