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第一节 本文的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 中国老龄化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0-11页 |
2 中国养老护理现状简述 | 第11-12页 |
第二节 本文研究的主要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第三节 本文研究领域现状与本文的创新性工作 | 第13-14页 |
第四节 本文的组织结构 | 第14页 |
第二章 养老护理保险制度 | 第14-22页 |
第一节 养老护理保险及相关理论的基本概念 | 第14-17页 |
1 长期护理的定义 | 第14-16页 |
2 长期护理保险的定义 | 第16页 |
3 养老护理保险的定义 | 第16-17页 |
第二节 建立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构想 | 第17-19页 |
第三节 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执行主体和基本实施框架 | 第19-20页 |
1 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执行主体 | 第19-20页 |
2 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基本实施框架 | 第20页 |
第四节 养老保险投保人的受益渠道 | 第20-22页 |
1 坚持以居家护理为主 | 第20-22页 |
2 通过各级养老机构的服务兑现 | 第22页 |
3 直接补贴投保人 | 第22页 |
第三章 中国建立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 | 第22-30页 |
第一节 建立专业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第22-26页 |
1 建立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2 建立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 第24-26页 |
第二节 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特殊性与可行性 | 第26-30页 |
1 国家和地方财政必须介入养老护理保险细分市场 | 第26-28页 |
2 通过购买完备的社会服务体系实现养老护理保险兑现 | 第28-30页 |
第四章 德国、美国、韩国和日本实行养老护理保险制度政策的实践 | 第30-41页 |
第一节 德国养老护理保险制度 | 第30-32页 |
1 德国养老护理保险制度的建立 | 第30-31页 |
2 德国养老护理保险费的缴纳 | 第31页 |
3 德国养老护理保险的参保人员 | 第31页 |
4 德国养老护理保险的评估条件 | 第31-32页 |
5 德国养老护理保险的兑现支付 | 第32页 |
第二节 美国养老护理保险制度 | 第32-34页 |
1 美国养老护理保险的责任范围 | 第32-33页 |
2 美国养老护理保险的承保方式 | 第33页 |
3 美国养老护理保险金的兑付 | 第33-34页 |
4 美国养老护理保险费的收取 | 第34页 |
5 美国养老护理保单中的其他重要条款 | 第34页 |
第三节 韩国养老护理保险制度 | 第34-35页 |
第四节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 | 第35-41页 |
1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的建立背景和主要内容 | 第35-36页 |
2 日本介护保险制度参保人员和缴费方式 | 第36页 |
3 日本介护保险的评估和选择方式 | 第36-37页 |
4 以横滨市介护保险工作为例 | 第37-41页 |
第五章 中国如何探索建立完备的养老护理保险服务体系 | 第41-55页 |
第一节 养老护理保险领域公共政策真空,亟待填补 | 第41页 |
第二节 养老护理差别化服务需要政府主导下的市场化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老年人综合评估工作为养老分级护理提供依据 | 第42-47页 |
1 身体状况综合评估 | 第42-46页 |
2 家庭状况综合评估 | 第46-47页 |
第四节 发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养老护理 | 第47-51页 |
1 政府部门 | 第48页 |
2 民间社团 | 第48-49页 |
3 民众个人 | 第49页 |
4 香港、台湾等其他华人地区做法 | 第49-51页 |
第五节 养老护理服务专业队伍建设和管理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