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生理学论文--神经生理学论文

神经元的“非周期敏感”现象

中文摘要第1-7页
英文摘要第7-11页
1. 文献回顾第11-25页
 1.1 神经元的反应性第11-12页
  1.1.1 神经元对刺激反应性的因素的影响第11-12页
  1.1.2 慢性压迫DRG神经元的反应性特征第12页
 1.2 混沌广泛地存在于神经系统第12-14页
 1.3 混沌在神经系统生理活动中扮演的角色第14-18页
  1.3.1 混沌的特性第14-15页
  1.3.2 具有混沌特性放电的神经元对内外界环境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第15页
  1.3.3 具有混沌特性放电的神经元更容易接受和处理外界信息第15-16页
  1.3.4 混沌与神经信息传递第16页
  1.3.5 混沌与学习、记忆、认知等思维活动第16-17页
  1.3.6 混沌与睡眠第17-18页
  1.3.7 混沌与衰老第18页
 1.4 混沌在神经系统疾病中扮演的角色第18-21页
  1.4.1 脑器质病变可使脑电混沌活动发生改变第18-20页
  1.4.2 混沌与意识状态第20页
  1.4.3 精神心理疾病可使脑电混沌活动发生改变第20-21页
  1.4.4 混沌与动态病第21页
 1.5 混沌的控制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第21页
 1.6 混沌的预测在神经系统中的应用第21-23页
 1.7 研究设想与依据第23-25页
2. 研究目的与研究内容第25-26页
3. 材料和方法第26-36页
 3.1 实验动物第26页
 3.2 实验药品第26页
 3.3 实验溶液的配制第26-27页
 3.4 实验器材第27页
 3.5 实验方法第27-36页
4. 研究结果第36-76页
 4.1 神经元放电动力学特征与其反应敏感性关系第36-65页
  4.1.1 慢性压迫DRG神经元自发放电特征第36-38页
  4.1.2 受损DRG神经元放电形式与神经元对NE反应敏感性的关系第38-42页
  4.1.3 受损DRG神经元放电形式与神经元对TEA反应敏感性的关系第42-47页
  4.1.4 受损DRG神经元放电形式与神经元对交感神经刺激反应的关系第47-54页
  4.1.5 受损DRG神经元放电形式与神经元对Ca~(2+)反应敏感性的关系第54-59页
  4.1.6 海马神经元放电动力学特征与其反应敏感性的关系第59页
  4.1.7 HR神经元模型在不同放电动力学状态下对突触输入反应的比较第59-63页
  4.1.8 阵发放电的非线性动力学分析第63-65页
 4.2 癫痫神经组织对干预措施反应性与癫痫电活动动力学特征的关系第65-71页
  4.2.1 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模型的作用第65-69页
  4.2.2 大鼠海马神经元在癫痫样放电过程中对神经递质的反应第69-71页
 4.3 混沌和周期电脉冲的交感神经刺激和迷走神经刺激的效应的比较第71-76页
  4.3.1 交感神经刺激的频率和时间序列对受损DRG神经元反应的影响第71页
  4.3.2 迷走神经刺激的频率和时间序列对大鼠癫痫活动的影响第71-76页
5. 讨论第76-88页
 5.1 神经元对刺激反应的“非周期敏感”现象第76-83页
  5.1.1 慢性压迫损伤DRG神经元的交感—感觉耦联现第76-77页
  5.1.2 周期和非周期放电的神经元对刺激反应敏感性的比较第77-78页
  5.1.3 神经元仅对较弱刺激反应才表现出“非周期敏感”现象第78-79页
  5.1.4 “非周期敏感”现象并非由神经元个体差异所致第79页
  5.1.5 神经元对刺激反应性与基础放电频率无关第79-80页
  5.1.6 “非周期敏感”现象可能是神经元放电混沌运动的特征的反映第80-81页
  5.1.7 “非周期敏感”现象可能是神经元反应性普遍规律之一第81-83页
 5.2 癫痫脑组织和神经元对干预措施的反应与癫痫活动的动力学状态相关第83-86页
  5.2.1 迷走神经刺激对癫痫的抑制作用第83-84页
  5.2.2 癫痫脑组织和神经元对迷走神经刺激和神经递质的反应与癫痫电活动的动力学状态相关第84-86页
 5.3 不同时间序列电脉冲刺激神经的效应比较第86-88页
  5.3.1 周期和混沌的交感神经刺激对DRG神经元放电调节作用的比较第86-87页
  5.3.2 周期和混沌的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癫痫的抑制作用比较第87-88页
6. 结论第88-89页
致谢第89-90页
攻读博土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0-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外源性p16基因对食管癌细胞系的生长抑制作用
下一篇:PPARγ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