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法论文--环境保护法论文

野生动物保护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目录第12-15页
TABLE OF CONTENTS第15-18页
导论第18-21页
 一、选题意义第18页
 二、相关研究动态第18-20页
 三、主要思路与研究方法第20页
 四、研究的难点第20页
 五、论文的创新之处第20-21页
第一章 野生动物保护的观念第21-76页
 第一节 自然观的梳理第21-32页
     ·西方哲学的自然观第21-27页
     ·中国哲学的自然观第27-30页
     ·自然与自然观第30-32页
 第二节 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第32-47页
     ·人类中心主义第32-37页
     ·非人类中心主义第37-46页
     ·走向非人类中心主义第46-47页
 第三节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第47-71页
     ·野生动物保护的个体主义进路第47-63页
     ·野生动物保护的整体主义进路第63-71页
 第四节 初步的结论第71-76页
第二章 野生动物的法律地位第76-122页
 第一节 野生动物保护法概述第76-83页
     ·野生动物的概念第76-77页
     ·野生动物保护立法现状第77-80页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具体制度第80-83页
 第二节 作为“物”的野生动物第83-88页
     ·野生动物保护法的实质第83-84页
     ·动物作为“物”的法律本质第84-86页
     ·动物的法律地位论争第86-88页
 第三节 法律主体资格方法论的演进第88-109页
     ·法学方法论的演进第88-97页
     ·后现代主义对主流法学方法论的批判第97-100页
     ·后现代主义对法律主体资格的认识第100-109页
 第四节 野生动物可以成为法律主体第109-122页
     ·“主体”是法律拟制的产物第109-113页
     ·法律主体的标准第113-114页
     ·野生动物的准人格资格第114-122页
第三章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法律保护第122-172页
 第一节 荒野的观念和价值第122-129页
     ·作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荒野第122-124页
     ·荒野的价值第124-128页
     ·荒野价值的实践第128-129页
 第二节 法律中的荒野观念第129-138页
     ·早期法律的荒野观念第130-131页
     ·现代法律的荒野观念第131-134页
     ·荒野观念的两个争议第134-138页
 第三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分类体系的法律完善第138-147页
     ·中国自然保护立法概况第138-139页
     ·中国自然保护立法的不足第139-141页
     ·世界保护地分类标准对中国的启示第141-143页
     ·中国自然保护区分类体系的完善第143-147页
 第四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土地权属的法律完善第147-156页
     ·土地权属现状第147-148页
     ·土地权属立法的不足第148-151页
     ·国外关于土地权属立法的经验第151-153页
     ·解决土地权属问题的法律对策第153-156页
 第五节 野生动物栖息地资金机制的法律完善第156-163页
     ·野生动物栖息地资金问题第156-158页
     ·国外关于资金机制的立法经验第158-159页
     ·完善资金机制的法律对策第159-161页
     ·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第161-163页
 第六节 野生动物致害补偿制度的法律完善第163-172页
     ·野生动物保护与生态补偿制度的关系第163-164页
     ·野生动物致害法律补偿机制的缺陷第164-165页
     ·野生动物致害法律补偿的法律对策第165-172页
第四章 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与土著民族的环境权益保护第172-230页
 第一节 野生动物物种保护的危机第173-179页
     ·野生动物物种保护不力的原因第173-177页
     ·野生动物物种保护的本质第177-179页
 第二节 文化多样性保护的危机第179-183页
     ·文化多样性的概念第179页
     ·文化多样性保护危机的原因第179-181页
     ·文化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的内在关系第181-183页
 第三节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对土著民族人权的侵犯第183-203页
     ·土著民族问题概述第183-185页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对土著民族生活的影响第185-193页
     ·对自然的压迫与对女性的压迫第193-195页
     ·中国的情况第195-201页
     ·双重破坏的根源第201-203页
 第四节 土著民族环境权的保护第203-222页
     ·环境权的发展第203-204页
     ·国际人权法对土著民族人权的确认第204-206页
     ·土著民族的环境权第206-211页
     ·土著民族环境权的文化解释第211-215页
     ·土著民族环境权法律保护的缺陷第215-219页
     ·土著民族环境权保护的法律途径第219-220页
     ·土著民族环境知情权的法律保护第220-221页
     ·土著民族环境参与权的法律保护第221-222页
 第五节 中国的难题—狩猎权与小民族生存第222-230页
     ·狩猎文化的消亡第222-224页
     ·私法视角下的狩猎权第224-227页
     ·人权法视角下的狩猎权第227-230页
第五章 野生动物保护中的管理权力第230-288页
 第一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概论第230-234页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的必然性第230-232页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的概念第232-234页
 第二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行使的现状第234-245页
     ·普罗米修斯主义第234-238页
     ·行政理性主义第238-245页
 第三节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合法性问题第245-268页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合法性的评价第245-255页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危机第255-259页
     ·中国的政府环境公共权力合法性问题第259-268页
 第四节 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理论与实践第268-288页
     ·政府环境公共权力的有限性第268-273页
     ·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法理基础第273-283页
     ·社区参与野生动物保护的实践第283-288页
结语第288-290页
参考文献第290-308页
后记第308-309页
致谢第309-311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311页

论文共31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主权财富基金的政治经济分析
下一篇:雅玛里克山棚户区:日常生活和民族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