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本草古籍图像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3页 |
| Abstract | 第13-18页 |
| 文献综述 | 第18-27页 |
| 前言 | 第27-28页 |
| 1 概念、范围及方法 | 第28-30页 |
| ·概念界定 | 第28-29页 |
| ·古籍 | 第28页 |
| ·本草 | 第28页 |
| ·图像 | 第28-29页 |
| ·研究范围 | 第29页 |
| ·研究的书籍范围 | 第29页 |
| ·研究的内容范围 | 第29页 |
| ·研究方法与条件 | 第29-30页 |
| ·研究方法 | 第29-30页 |
| ·研究条件 | 第30页 |
| 2 中医本草古籍图像概述 | 第30-42页 |
| ·中医本草古籍概况 | 第30-32页 |
| ·现存中医本草古籍概况 | 第30-31页 |
| ·亡佚中医本草古籍概况 | 第31-32页 |
| ·中医本草古籍图像调查与收集 | 第32-38页 |
| ·中医本草古籍图像考略 | 第38-41页 |
| ·小结 | 第41-42页 |
| 3 中医本草古籍图像的分类 | 第42-58页 |
| ·药物图 | 第43-46页 |
| ·药物形态图 | 第45页 |
| ·药物炮制图 | 第45-46页 |
| ·药物关联图 | 第46页 |
| ·诊断图 | 第46-48页 |
| ·脉诊图 | 第46-47页 |
| ·望诊图 | 第47-48页 |
| ·经络穴位图 | 第48-50页 |
| ·经络图 | 第48-50页 |
| ·穴位图 | 第50页 |
| ·内景脏腑图 | 第50-52页 |
| ·内景图 | 第50-51页 |
| ·脏腑图 | 第51-52页 |
| ·基础图 | 第52页 |
| ·同身尺寸图 | 第52页 |
| ·体表部位图 | 第52页 |
| ·理论图 | 第52-54页 |
| ·五运六气图 | 第52-53页 |
| ·文字图 | 第53-54页 |
| ·养生练功图 | 第54页 |
| ·符咒图 | 第54-55页 |
| ·人物图 | 第55-57页 |
| ·作者肖像图 | 第55-56页 |
| ·历代名医源流图 | 第56页 |
| ·历史人物图 | 第56页 |
| ·人物风景版画图 | 第56-57页 |
| ·众多人物画像图 | 第57页 |
| ·星象图 | 第57-58页 |
| 4 中医本草古籍特色图像研究 | 第58-78页 |
| ·药物形态图 | 第59-69页 |
| ·药物基原图 | 第64-66页 |
| ·药材图 | 第66-69页 |
| ·药物形态图的意义和价值 | 第69页 |
| ·药物炮制图 | 第69-75页 |
| ·药物炮制过程图 | 第69-73页 |
| ·药物炮制器具图 | 第73-75页 |
| ·药物炮制图的意义和价值 | 第75页 |
| ·药物关联图 | 第75-77页 |
| ·药物关联图 | 第75-77页 |
| ·药物关联图的意义和价值 | 第77页 |
| ·小结 | 第77-78页 |
| 5 中医本草古籍图像的特点和价值 | 第78-80页 |
| ·中医本草古籍图像的特点 | 第78-79页 |
| ·中医本草古籍图像的价值 | 第79-80页 |
| 6 讨论 | 第80-83页 |
| ·图像与本草学术传承的关系 | 第80-82页 |
| ·图像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 第82-83页 |
| 结论 | 第83-86页 |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 附录:中医本草古籍书目及图像调查情况表 | 第90-111页 |
| 致谢 | 第111-113页 |
| 个人简历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