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我国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研究--以北京汇晨老年公寓为例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目录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选题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文献回顾与评述第11-17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7页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7-18页
第2章 “公办民营”养老模式的内涵及理论依据第18-25页
   ·“公办民营”养老模式的内涵第18-20页
     ·公办民营第18-19页
     ·“公办民营”养老模式第19-20页
   ·“公办民营”养老模式的理论依据第20-23页
     ·福利多元主义第20-21页
     ·“政府失灵”理论第21-22页
     ·公共选择理论第22-23页
   ·“公办民营”养老模式的特点第23-24页
     ·主体多元第23页
     ·契约合同第23页
     ·利益共享第23页
     ·有效合作第23-24页
   ·本章小结第24-25页
第3章 “公办民营”养老模式的实践——以北京市汇晨老年公寓为例第25-32页
   ·北京市汇晨老年公寓的基本情况第25-26页
   ·汇晨老年公寓的运作方式第26-28页
     ·政府出资第26-27页
     ·定向购买第27页
     ·契约管理第27-28页
     ·评估兑现第28页
   ·汇晨老年公寓“公办民营”养老模式的意义第28-31页
     ·有利于减轻政府负担第28页
     ·有利于缓解养老服务的供求矛盾第28-29页
     ·克服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的固有弊端第29-30页
     ·为我国养老方式的多元化发展做出了积极探索第30-31页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4章 “公办民营”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第32-36页
   ·“公办民营”养老模式的监管困境第32-33页
     ·监管主体定位不合理第32-33页
     ·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第33页
     ·服务过程难以实施有效监管第33页
     ·公有资产设施难以及时维护更新第33页
   ·“公办民营”养老模式的运营企业定位不准确第33-34页
   ·“公办民营”养老模式的运营资金不足第34页
   ·经营模式与市场定位不相匹配第34-35页
   ·本章小结第35-36页
第5章 完善我国养老服务“公办民营”模式的对策第36-45页
   ·构建监管主体与运营主体的协作关系第36-38页
     ·合理定位政府角色第36-37页
     ·明确企业的非营利性第37页
     ·构建合作主体的协作关系第37-38页
   ·完善合作项目的招投标机制第38页
   ·实行合同制治理第38-42页
   ·合理界定公私合作项目的市场定位第42-43页
     ·明确项目的社会福利性质第42页
     ·项目中低端的市场定位第42-43页
   ·建立多渠道的养老服务资金筹措机制第43-44页
     ·政府的资金支持第43-44页
     ·动员社会力量第44页
   ·本章小结第44-45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45-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49-50页
致谢第50页

论文共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先秦儒家诗教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下一篇:多中心理论视角下的城市社区建设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