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9页 |
|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9-10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6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3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 ·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 1 美国对台军售问题概述 | 第17-23页 |
| ·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的由来 | 第17-18页 |
| ·美国对台军售问题的程序 | 第18-19页 |
| ·美国对台军售概况及新特点 | 第19-23页 |
| ·对台军售概况 | 第19-20页 |
| ·对台军售的新特点 | 第20-23页 |
| 2 国会在对台军售问题中的地位和作用 | 第23-27页 |
| ·三权分立和两党制是国会影响对台军售的制度基础 | 第23-25页 |
| ·宪法规定的国会外交职能 | 第23-24页 |
| ·国会和总统的互动方式 | 第24-25页 |
| ·监督政府对台军售“义务”的履行 | 第25-26页 |
| ·批准售台武器的数量和种类 | 第26-27页 |
| 3 第111 届和第 112 届国会影响对台军售的主要途径 | 第27-35页 |
| ·以《与台湾关系法》等为“依据” | 第27页 |
| ·提出对台军售议案及修正案 | 第27-30页 |
| ·举行对台军售听证会及在听证会上作证 | 第30-32页 |
| ·联名写信向奥巴马政府施压 | 第32-33页 |
| ·以“台湾连线”为对台军售重要平台 | 第33-35页 |
| 4 影响第111 届和第 112 届国会推进对台军售的主要因素 | 第35-43页 |
| ·国会内部因素 | 第35-38页 |
| ·议员争取连任 | 第35-36页 |
| ·党派政治因素 | 第36-37页 |
| ·对中国和台湾地区的认知不同 | 第37-38页 |
| ·国会外部因素 | 第38-43页 |
| ·台湾院外集团的游说 | 第38-39页 |
| ·军工集团的助推 | 第39-40页 |
| ·思想库的深入介入 | 第40-41页 |
| ·媒体不实报道的影响 | 第41-43页 |
| 5 中国开展对美国会外交的政策建议 | 第43-49页 |
| ·强化中国全国人大与美国国会的定期交流机制 | 第43-45页 |
| ·充分认识中美定期交流机制的重要性 | 第43-44页 |
| ·定期交流机制下,多层面开展议会交往 | 第44-45页 |
| ·多渠道加强同美国国会议员的沟通交流 | 第45-46页 |
| ·主动加强同国会议员的沟通交流 | 第45-46页 |
| ·重点加强同国会领袖和资深议员的沟通交流 | 第46页 |
| ·及时了解国会议员的变化 | 第46页 |
| ·加强对美国国会的院外游说 | 第46-49页 |
| ·增加两国各层面人员的交流 | 第46-47页 |
| ·充分利用游说机构及新闻媒体等各种资源 | 第47页 |
| ·促使利益集团保持中立 | 第47-49页 |
| 结语 | 第49-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 致谢 | 第53-54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