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魏六朝陈谢类文体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绪论 | 第8-11页 |
1 陈谢类文体的界定 | 第11-16页 |
·陈谢类辨析 | 第11-12页 |
·陈谢类文体的主要形式 | 第12-14页 |
·陈谢类章、表 | 第12-14页 |
·陈谢类上书 | 第14页 |
·陈谢类文体的其他形式 | 第14-16页 |
2 汉魏六朝陈谢类文体的演变 | 第16-38页 |
·两汉陈谢类文体的演变 | 第16-18页 |
·三国陈谢类文体的演变 | 第18-25页 |
·三国文学背景及文人心态 | 第19-20页 |
·曹植的陈谢表 | 第20-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两晋陈谢类文体的演变 | 第25-30页 |
·两晋文学背景及文人心态 | 第25-26页 |
·李密的陈谢类文章 | 第26-27页 |
·陆机的陈谢类文章 | 第27-28页 |
·其他作家的陈谢类文章 | 第28-29页 |
·小结 | 第29-30页 |
·南北朝陈谢类文体的演变 | 第30-38页 |
·南北朝文学背景及文人心态 | 第30-31页 |
·鲍照的陈谢类文章 | 第31-32页 |
·谢朓的陈谢类文章 | 第32页 |
·江淹的陈谢类文章 | 第32-33页 |
·江总的陈谢类文章 | 第33-34页 |
·庾信的陈谢类文章 | 第34-35页 |
·其他作家的陈谢类文章 | 第35-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3 汉魏六朝陈谢类文体的地位及影响 | 第38-41页 |
·汉魏六朝陈谢类文体的地位 | 第38-39页 |
·汉魏六朝陈谢类文体的影响 | 第39-41页 |
结束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
致谢 | 第45-4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 第46-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