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热风干燥过程中颜色劣变机理及抑制研究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9-20页 |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应用价值 | 第9-10页 |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 | 第9-10页 |
·金银花的应用 | 第10页 |
·金银花干燥方法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农产品干燥加工过程中存在的颜色问题 | 第11-18页 |
·酶促褐变 | 第12-15页 |
·非酶褐变 | 第15-17页 |
·色素损失 | 第17-18页 |
·农产品颜色变化的评价方法 | 第18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18-20页 |
第2章 金银花热风干燥褐变机理研究 | 第20-29页 |
·前言 | 第20页 |
·试验材料和设备 | 第20-21页 |
·试验材料 | 第20页 |
·试剂 | 第20-21页 |
·仪器 | 第21页 |
·试验方法 | 第21-24页 |
·金银花颜色评价方法 | 第21页 |
·叶绿素的提取及检测方法 | 第21-22页 |
·酶对金银花颜色劣变关系的影响 | 第22页 |
·酚类物质的提取及含量的检测方法 | 第22-23页 |
·绿原酸的提取及检测方法 | 第23-24页 |
·干燥金银花细胞的完整性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8页 |
·干燥金银花颜色的变化及酶与褐变的关系 | 第24-25页 |
·热风干燥金银花颜色劣变与叶绿素关系的研究 | 第25-26页 |
·酚类物质的变化与金银花颜色褐变的相关性研究 | 第26-27页 |
·绿原酸与金银花颜色褐变的相关性研究 | 第27页 |
·电导率与金银花褐变的相关性 | 第27-28页 |
·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多酚氧化酶活性及抑制研究 | 第29-35页 |
·前言 | 第29页 |
·试验试剂和仪器 | 第29-30页 |
·试剂 | 第29-30页 |
·主要试验仪器 | 第30页 |
·试验方法 | 第30-31页 |
·多酚氧化酶的提取纯化方法 | 第30页 |
·多酚氧化酶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30页 |
·多酚氧化酶最适温度、最适pH 及热稳定性的研究 | 第30-31页 |
·多酚氧化酶抑制剂及浓度的选择 | 第3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1-34页 |
·金银花多酚氧化酶的最适温度 | 第31页 |
·金银花多酚氧化酶最适pH | 第31-32页 |
·金银花多酚氧化酶热稳定性 | 第32页 |
·抑制剂对金银花多酚氧化酶的抑制效果 | 第32-34页 |
·小结 | 第34-35页 |
第4章 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 | 第35-42页 |
·引言 | 第35-36页 |
·试验材料与主要设备 | 第36页 |
·试验材料 | 第36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36页 |
·试验方法 | 第36-37页 |
·金银花材料的筛选 | 第36页 |
·不同干燥方法对金银花产品质量的影响 | 第36-37页 |
·水分含量对热风干燥金银花褐变的影响 | 第37页 |
·结果讨论 | 第37-41页 |
·微波干燥对金银花产品质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真空干燥对金银花产品质量的影响 | 第38页 |
·金银花在不同温度下热风干燥的干燥特性 | 第38-39页 |
·控制干燥温度对金银花产品质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抑制剂处理对金银花褐变程度的影响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2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8页 |
缩略语词汇表 | 第48-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