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3页 |
·异丁烷的理化性质 | 第11页 |
·叔丁基过氧化氢的简介 | 第11-12页 |
·叔丁基过氧化氢的生产工艺 | 第12-15页 |
·过氧化氢反应法 | 第12-14页 |
·氧气自氧化反应法 | 第14-15页 |
·臭氧反应法 | 第15页 |
·NHPI 及其类似物对烃类催化的分子氧氧化反应 | 第15-21页 |
·NHPI 与过渡金属催化的需氧氧化反应 | 第16-19页 |
·NHPI 与有机助催化剂催化的需氧氧化反应 | 第19-21页 |
·NHPI 类似物 | 第21页 |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意义与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2章 异丁烷催化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研究 | 第23-38页 |
·引言 | 第23页 |
·实验部分 | 第23-26页 |
·实验仪器与设备 | 第23-24页 |
·实验原料 | 第24页 |
·实验方法 | 第24-26页 |
·产物分析方法 | 第26-29页 |
·叔丁基过氧化氢(TBHP)和叔丁醇(TBA)的分析 | 第26-27页 |
·甲醇、丙酮、二叔丁基过氧化氢(DTBP)的分析 | 第27-28页 |
·工艺指标计算方法 | 第28-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9-37页 |
·金属釜壁效应的影响 | 第29-30页 |
·反应溶剂对反应的影响 | 第30-31页 |
·反应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 第31-32页 |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2-34页 |
·烷氧摩尔比对反应的影响 | 第34-35页 |
·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 第35-36页 |
·溶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 第36-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异丁烷催化氧化反应工艺条件的优化 | 第38-46页 |
·引言 | 第38页 |
·正交实验 | 第38-42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38页 |
·实验步骤 | 第38-39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39-41页 |
·确定最优反应条件 | 第41-42页 |
·其他因素的影响 | 第42-45页 |
·不同催化剂的影响 | 第42-43页 |
·引发剂的影响 | 第43-44页 |
·助催化剂的影响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4章 异丁烷催化氧化反应机理的探究 | 第46-52页 |
·引言 | 第46页 |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定性分析反应产物 | 第46-49页 |
·气质联用分析条件 | 第46-47页 |
·典型的气质联用总离子流图 | 第47-49页 |
·反应过程分析 | 第49-50页 |
·机理分析 | 第50-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催化剂 NHPI 的分离与重复使用 | 第52-56页 |
·引言 | 第52页 |
·催化剂的分离回收 | 第52页 |
·催化剂表征方法 | 第52-53页 |
·傅立叶红外变换光谱 (FT-IR)表征 | 第52-53页 |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表征 | 第53页 |
·同步热分析仪(TGA-DSC)表征 | 第53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3-55页 |
·红外、紫外光谱图 | 第53-54页 |
·热重-差热分析结果 | 第54-55页 |
·回收催化剂反应评价 | 第55页 |
·本章小结 | 第55-56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56-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硕士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