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1页 |
| 常用缩略语 | 第11-12页 |
| 前言 | 第12-13页 |
| 文献综述 | 第13-37页 |
| 1 铅的理化性质及污染途径 | 第13-15页 |
| ·铅的理化性质 | 第13页 |
| ·水生动物面临铅污染途径 | 第13-15页 |
| 2 铅在水生动物中的蓄积与代谢 | 第15-16页 |
| ·水生动物组织铅吸收特点 | 第15-16页 |
| 3 铅对水生动物的毒性作用 | 第16-20页 |
| ·铅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 第16-17页 |
| ·铅对造血系统的影响 | 第17-19页 |
| ·铅对生殖系统的影响 | 第19页 |
| ·铅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 | 第19-20页 |
| 4 重金属与生物标志物 | 第20-24页 |
| ·抗氧化应激系统 | 第20-22页 |
| ·金属硫蛋白 | 第22页 |
| ·腺苷三磷酸酶 | 第22-23页 |
| ·乙酰胆碱酯酶 | 第23页 |
| ·DNA | 第23-24页 |
| ·ALT、AST等代谢酶 | 第24页 |
| 5 减少饲料中重金属污染的方法 | 第24-27页 |
| ·减少饲料原料中重金属的含量 | 第24页 |
| ·饲料中添加营养素防治 | 第24-27页 |
| ·饲料中添加吸附剂 | 第27页 |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9页 |
| 参考文献 | 第29-37页 |
| 第一章 饲料中铅含量对建鲤生产性能及组织酶活性的影响 | 第37-4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7-40页 |
| ·试验材料 | 第37页 |
| ·试验日粮 | 第37-39页 |
| ·试验管理 | 第39页 |
| ·样品采集 | 第39页 |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39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9-40页 |
| 2 结果 | 第40-42页 |
| ·铅对建鲤生产性能的影响 | 第40页 |
| ·铅对建鲤血清代谢酶的影响 | 第40-41页 |
| ·铅对建鲤肝胰脏中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1-42页 |
| 3 讨论 | 第42-45页 |
| ·铅对建鲤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42-43页 |
| ·铅对建鲤血清代谢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页 |
| ·铅对建鲤肝胰脏中MDA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43-45页 |
| 参考文献 | 第45-49页 |
| 第二章 饲料中铅含量在建鲤组织残留量及对微量元素(Cu、Fe、Zn)含量的影响 | 第49-5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9-50页 |
| ·试验材料 | 第49页 |
| ·试验日粮 | 第49页 |
| ·试验管理 | 第49页 |
| ·样品采集 | 第49-50页 |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50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50页 |
| 2 结果 | 第50-53页 |
| ·不同组织中铅残留量 | 第50-51页 |
| ·建鲤肝脏和肾脏中Cu、Fe、Zn的含量 | 第51-53页 |
| 3 讨论 | 第53-56页 |
| ·铅对建鲤各组织中铅残留量的影响 | 第53-54页 |
| ·铅对建鲤肝脏和肾脏中Cu、Fe、Zn含量的影响 | 第54-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 第三章 三种非金属矿物质对铅毒性减缓作用研究 | 第59-69页 |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9-61页 |
| ·试验材料 | 第59-60页 |
| ·体外吸附实验 | 第60页 |
| ·养殖试验 | 第60页 |
| ·样品采集 | 第60页 |
| ·测定指标与方法 | 第60页 |
|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60-61页 |
| 2 结果 | 第61-64页 |
| ·体外吸附试验 | 第61-63页 |
| ·养殖试验 | 第63-64页 |
| 3 讨论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9页 |
| 全文结论 | 第69-71页 |
| 致谢 | 第71-73页 |
| 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