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哲学观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目录 | 第7-9页 |
1 引言 | 第9-13页 |
2 冯友兰哲学观的研究背景 | 第13-18页 |
·哲学与哲学观 | 第13-14页 |
·冯友兰哲学思想的历史轨迹 | 第14-15页 |
·冯友兰哲学观的生命历程 | 第15-18页 |
3 哲学的范围 | 第18-30页 |
·哲学与科学 | 第18-23页 |
·哲学之目的在求好,科学之目的在求真 | 第18-19页 |
·哲学与科学完全是两种学问 | 第19-22页 |
·哲学包含科学 | 第22-23页 |
·哲学与宗教 | 第23-30页 |
·哲学与宗教根本无异 | 第23-25页 |
·以哲学代宗教 | 第25-30页 |
4 哲学的内涵 | 第30-38页 |
·求好之学 | 第30-33页 |
·自纯思之观点 | 第33-36页 |
·人类精神的反思 | 第36-38页 |
5 哲学的方法 | 第38-44页 |
·逻辑的、理智的 | 第38-39页 |
·正的方法与负的方法 | 第39-40页 |
·理智的方法与直觉的方法的结合 | 第40-44页 |
6 哲学的功用 | 第44-50页 |
·养成价值和实用价值 | 第44页 |
·无用之用——成圣 | 第44-47页 |
·发展人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人的精神境界 | 第47-50页 |
7 哲学的性质 | 第50-54页 |
·较新的 | 第50-51页 |
·民族的 | 第51-54页 |
8 冯友兰哲学观的意义和局限性 | 第54-58页 |
·撰写哲学史的前提 | 第54-55页 |
·对待东西文化的标尺 | 第55-56页 |
·形式与内容相脱离 | 第56-58页 |
结论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