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基质产沼气发酵过程优化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目录 | 第8-11页 |
| 第1章 引言 | 第11-20页 |
| ·背景 | 第11页 |
| ·秸秆资源利用与开发 | 第11-13页 |
| ·秸秆的组成及理化性质 | 第11-12页 |
| ·秸秆厌氧发酵价值 | 第12-13页 |
| ·木质素降解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 ·降解木质素的微生物 | 第13-14页 |
| ·木质素及其降解芳环产物对微生物的毒性 | 第14页 |
| ·多菌耦合发酵的优越性 | 第14-15页 |
| ·沼气发酵 | 第15-18页 |
| ·沼气发酵原理 | 第15-16页 |
| ·甲烷菌代谢的研究 | 第16-17页 |
| ·厌氧发酵的现状和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8-20页 |
|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 ·研究意义 | 第18页 |
| ·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 第2章 兼性降解木质素、纤维素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 第20-34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20-24页 |
| ·实验材料 | 第20-21页 |
| ·原料采集 | 第20页 |
| ·无氧培养基的制作 | 第20-21页 |
| ·初筛培养基 | 第21页 |
| ·LB 培养基 | 第21页 |
| ·以阿魏酸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 | 第21页 |
| ·以羧甲基纤维素钠为唯一碳源的筛选培养基 | 第21页 |
| ·无氧无菌水的制备 | 第21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21-22页 |
| ·试剂 | 第21-22页 |
| ·主要仪器 | 第22页 |
| ·实验方法 | 第22-24页 |
| ·兼性降解木质素细菌初筛 | 第22-23页 |
| ·兼性降解木质素分解产物(阿魏酸)的细菌复筛 | 第23页 |
| ·细菌降解木质素性能初步测定 | 第23-24页 |
| ·兼性降解纤维素细菌筛选 | 第24页 |
| ·兼性降解木质素、纤维素细菌的鉴定 | 第2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24-33页 |
| ·兼性木质素降解菌初筛 | 第24-25页 |
| ·兼性木质素降解菌复筛 | 第25-26页 |
| ·阿魏酸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的确定 | 第25-26页 |
| ·以阿魏酸降解量为指标的复筛 | 第26页 |
| ·细菌降解木质素性能初步研究 | 第26-30页 |
| ·有氧和厌氧培养对生物量的影响 | 第26-27页 |
| ·木质素标准曲线的确定 | 第27-28页 |
| ·有氧和厌氧培养对木质素含量的影响 | 第28-30页 |
| ·兼性降解纤维素细菌的复筛 | 第30页 |
| ·兼性降解木质素、纤维素细菌的鉴定 | 第30-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第3章 多菌耦合厌氧发酵工艺的研究 | 第34-57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34-41页 |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 ·发酵原料 | 第34页 |
| ·接种物 | 第34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34-37页 |
| ·试剂 | 第34-36页 |
| ·主要仪器 | 第36页 |
| ·溶液配制 | 第36-37页 |
| ·实验方法 | 第37-38页 |
| ·多菌耦合发酵试验基本操作 | 第37-38页 |
| ·促发剂对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 第38页 |
| ·厌氧发酵促发剂的响应面优化 | 第38页 |
| ·检测方法 | 第38-41页 |
| ·产沼气量检测 | 第38页 |
| ·发酵液 pH 值 | 第38页 |
| ·TS、VS 含量检测 | 第38-39页 |
| ·挥发性脂肪酸检测 | 第39-40页 |
| ·钴含量检测 | 第40页 |
| ·镍含量检测 | 第40页 |
| ·纤维素、木质素降解率的检测 | 第40-41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41-55页 |
| ·多菌耦合最优接种工艺 | 第41-42页 |
| ·多菌耦合接种工艺的确定 | 第41-42页 |
| ·促发剂对厌氧发酵产沼气的影响 | 第42-52页 |
| ·柠檬酸盐对秸秆厌氧降解体系产沼气的影响 | 第42-46页 |
| ·乙二酸盐对秸秆厌氧降解体系产沼气的影响 | 第46-48页 |
| ·苹果酸盐对秸秆厌氧降解体系产沼气的影响 | 第48-52页 |
| ·厌氧发酵促发剂的响应面优化 | 第52-55页 |
| ·三盐优化组合对秸秆厌氧降解体系产沼气的影响 | 第52-55页 |
| ·产气量的验证 | 第55页 |
| ·小结 | 第55-57页 |
| 第4章 多菌耦合厌氧发酵补加工艺 | 第57-62页 |
| ·实验材料和方法 | 第57-58页 |
| ·实验材料 | 第57页 |
| ·发酵原料 | 第57页 |
| ·接种物 | 第57页 |
| ·实验试剂与仪器 | 第57-58页 |
| ·试剂 | 第57页 |
| ·主要仪器 | 第57页 |
| ·溶液配制 | 第57-58页 |
| ·实验方法 | 第58页 |
| ·补加工艺的确定 | 第58页 |
| ·补加工艺的优化 | 第58页 |
| ·检测方法 | 第58页 |
| ·结论与分析 | 第58-61页 |
| ·补加甲烷菌对秸秆厌氧降解体系产沼气的影响 | 第58-59页 |
| ·补加粪产碱菌对秸秆厌氧降解体系产沼气的影响 | 第59-60页 |
| ·补加粪产碱菌、甲烷菌工艺优化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特色与特点 | 第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69页 |
| 致谢 | 第69-70页 |
| 附录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