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天采矿环境下通讯稳定性的空间问题研究及应用
| 摘要 | 第1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详细摘要 | 第7-9页 |
| Detailed Abstract | 第9-16页 |
| 1 绪论 | 第16-36页 |
| ·论文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6-18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8-33页 |
| ·露天矿生产模式的发展 | 第18-23页 |
| ·露天矿的数据通讯 | 第23-27页 |
| ·移动环境中的关键问题 | 第27-33页 |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33-36页 |
| ·研究目标 | 第33页 |
| ·研究内容 | 第33-34页 |
| ·论文结构 | 第34-36页 |
| 2 移动通信的空间特性 | 第36-52页 |
| ·概述 | 第36-37页 |
| ·传输介质 | 第36-37页 |
| ·移动通信的特点 | 第37页 |
| ·网络环境 | 第37-41页 |
| ·网络架构 | 第38-40页 |
| ·网络质量 | 第40-41页 |
| ·应用层协议 | 第41-43页 |
| ·软件系统架构 | 第41-43页 |
| ·事务处理 | 第43页 |
| ·数据传输方式 | 第43-47页 |
| ·传输协议 | 第43-46页 |
| ·ADO.NET | 第46-47页 |
| ·数据缓存技术 | 第47页 |
| ·硬件配置 | 第47-50页 |
| ·无线网络设备 | 第48-49页 |
| ·移动终端设备 | 第49-50页 |
| ·限定条件 | 第50-52页 |
| 3 露天矿空间无线网络环境 | 第52-70页 |
| ·电磁波空间传输特点 | 第52-56页 |
| ·普遍规律 | 第52-55页 |
| ·矿区环境 | 第55-56页 |
| ·研究空间通信环境建设 | 第56-59页 |
| ·系统架构 | 第56-59页 |
| ·数据来源 | 第59页 |
| ·分析方法 | 第59-61页 |
| ·数据处理 | 第61-65页 |
| ·数据提取 | 第61-62页 |
| ·有效性分析 | 第62-64页 |
| ·阈值设置 | 第64-65页 |
| ·网络状态获取 | 第65-70页 |
| ·相关性分析 | 第65-68页 |
| ·指标确定 | 第68-70页 |
| 4 网络状态的空间查询 | 第70-84页 |
| ·常用空间查询方法 | 第70-76页 |
| ·空间查询简介 | 第70-72页 |
| ·栅格数据查询 | 第72-75页 |
| ·矢量数据查询 | 第75-76页 |
| ·适用的查询方法 | 第76-81页 |
| ·查询方法选择 | 第76页 |
| ·查询流程 | 第76-80页 |
| ·关键技术 | 第80-81页 |
| ·验证方法 | 第81页 |
| ·结果讨论 | 第81-84页 |
| ·正确性 | 第81-82页 |
| ·可行性 | 第82-83页 |
| ·讨论 | 第83-84页 |
| 5 车载终端的事务性属性 | 第84-98页 |
| ·Web Service 与业务流 | 第84-87页 |
| ·Web Service 概述 | 第84-86页 |
| ·工作流 | 第86-87页 |
| ·工作流的事务性属性 | 第87-93页 |
| ·事务性属性 | 第87-89页 |
| ·组合方式 | 第89页 |
| ·组合服务的事务性属性 | 第89-90页 |
| ·服务的依赖关系 | 第90-91页 |
| ·服务正确性验证 | 第91-92页 |
| ·工作流视图 | 第92-93页 |
| ·事务性属性提取 | 第93-94页 |
| ·意义 | 第93页 |
| ·提取原则 | 第93-94页 |
| ·车载终端功能的事务性属性 | 第94-98页 |
| ·功能分析 | 第94-96页 |
| ·属性提取 | 第96-98页 |
| 6 车载终端的业务流程管理 | 第98-108页 |
| ·工作流的调整算法 | 第98-102页 |
| ·需调整的最小集合 | 第98页 |
| ·保持状态不变的调整 | 第98-99页 |
| ·调整过程 | 第99-101页 |
| ·算法分析 | 第101-102页 |
| ·车载终端事务调整 | 第102-105页 |
| ·初始化 | 第102-103页 |
| ·处理异或关系 | 第103页 |
| ·处理可恢复元素 | 第103-104页 |
| ·调整元素 | 第104页 |
| ·追加可重试元素 | 第104-105页 |
| ·方法验证 | 第105-108页 |
| ·实验结果 | 第105-107页 |
| ·实验小结 | 第107-108页 |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08-110页 |
| ·主要工作与贡献 | 第108-109页 |
| ·研究展望 | 第109-110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0-118页 |
| 致谢 | 第118-120页 |
| 作者简介 | 第120页 |
|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20页 |
| 在学期间参加科研项目 | 第120-122页 |
| 附录 | 第122-140页 |
| 附录 A 各测试阶段数据量统计 | 第122-127页 |
| 附录 B 网络状态相关因素统计表 | 第127-1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