縮略语表 | 第1-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0-12页 |
中医文献综述 | 第12-22页 |
1 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研究的历程 | 第12页 |
2 对肝纤维化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2-14页 |
3 治疗思路与方法 | 第14-16页 |
4 经方治疗肝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大黄蛰虫丸 | 第16页 |
·鳖甲煎丸 | 第16-17页 |
·小柴胡汤 | 第17页 |
5 中药新药的研究进展 | 第17-19页 |
·扶正化瘀胶囊 | 第18页 |
·复方鳖甲软肝片 | 第18页 |
·强肝胶囊 | 第18-19页 |
·苦参素胶囊 | 第19页 |
6 单味中药或其有效成分抗肝纤维化的研究 | 第19-22页 |
·鳖甲及其有效成分 | 第19-20页 |
·莪术及其有效成分 | 第20-21页 |
·川芎及其有效成分 | 第21-22页 |
西医文献综述 | 第22-33页 |
1 肝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 第22-28页 |
·肝星状细胞的活化与增殖 | 第22-23页 |
·肝星状细胞活化的主要信号转导通路 | 第23-25页 |
·细胞外基质的合成与降解 | 第25-26页 |
·肝星状细胞的凋亡 | 第26-27页 |
·不同病因导致肝纤维化的机制及病理差异 | 第27-28页 |
2 肝纤维化的诊断 | 第28-30页 |
·病理学诊断方法 | 第28页 |
·肝纤维化的血清学指标 | 第28-29页 |
·影像学指标 | 第29页 |
·肝脏瞬时弹性检测(Fibroscan) | 第29-30页 |
3 肝纤维化的治疗 | 第30-33页 |
·肝纤维化的可逆性 | 第30-31页 |
·肝纤维化治疗的药物 | 第31页 |
·肝纤维化的基因治疗 | 第31-33页 |
实验研究 | 第33-54页 |
1 材料 | 第33-35页 |
·药品与试剂 | 第33-34页 |
·实验动物 | 第34页 |
·实验仪器 | 第34-35页 |
2 方法 | 第35-41页 |
·动物分组与处理 | 第35-36页 |
·血清学指标的测定 | 第36页 |
·病理学检查 | 第36-37页 |
·TGF-β_1、Smad3、Smad7免疫组化染色 | 第37-38页 |
·RT-PCR测定TGF-β_1mRNA | 第38-41页 |
·统计方法 | 第41页 |
3 结果 | 第41-54页 |
·大鼠一般状态 | 第41-42页 |
·血清学结果 | 第42-44页 |
·病理组织学结果 | 第44-48页 |
·肝组织TGF-β_1、Smad3、Smad7蛋白表达 | 第48-52页 |
·肝组织TGF-β_1mRNA、Smad3 mRNA、Smad7 mRNA表达 | 第52-54页 |
讨论 | 第54-64页 |
1 肝纤维化研究的意义 | 第54-55页 |
2 古代文献的参考意义 | 第55-56页 |
3 肝纤维化治疗的途径 | 第56-57页 |
4 谢晶日教授治疗肝纤维化的理论概要 | 第57-62页 |
·辨病与辨证的结合 | 第57-59页 |
·衷中参西,微观辩证 | 第59-61页 |
·肝纤维化的微观辨证 | 第61页 |
·柔肝煎的功效与剂型选择 | 第61-62页 |
5 关于实验结果的分析 | 第62-64页 |
结论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3页 |
个人简介 | 第73-75页 |
附件:已发表论文 | 第75-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