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董少龙教授治疗中风病学术经验及临床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11页
目录第11-14页
引言第14-16页
第1章 文献研究第16-23页
   ·祖国医学对中风病的认识第16-21页
     ·中风病名的历史沿革第16-17页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历史沿革第17-21页
   ·中风病的中医药现代治疗进展第21-23页
     ·辨证论治第21页
     ·专方论治第21-22页
     ·中药有效成分或单体制剂的应用第22页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22-23页
第2章 董少龙教授学术思想第23-30页
   ·治病求本,本于阴阳第23-24页
   ·心脑共主神明第24-26页
   ·中风病多肾虚精亏,病位在脑第26-27页
   ·老年多瘀第27页
   ·临床重舌诊第27-28页
   ·治疗先中后西,能中不西,中西结合第28页
   ·重视药对的运用第28-30页
第3章 董少龙教授中风病的诊治经验第30-43页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第30-31页
     ·中风病的病因病机认识第30页
     ·中风病的病机认识第30-31页
   ·中风病诊断的认识第31-32页
   ·中风病的临证思路第32-34页
     ·中风病的辨证要点第32-33页
     ·辩证与辩病相结合第33页
     ·治疗调护并重第33页
     ·中风病多虚、多瘀,慎用攻伐药物第33-34页
   ·中风病的治疗经验第34-40页
     ·急性发作期的辨证治疗第34页
     ·注重益气活血化瘀法的运用第34-36页
     ·主张活血化瘀治疗脑出血第36-37页
     ·清化痰热治疗脑卒中第37-38页
     ·清泻肝火治疗脑卒中第38页
     ·通腑法治疗的运用第38-39页
     ·中风并发症的治疗第39-40页
   ·治验医案第40-43页
第4章 加味梗塞通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评价第43-52页
   ·研究对象和方法第43-46页
     ·病例来源第43页
     ·诊断标准第43-44页
       ·中风病诊断标准第43页
       ·中医气虚证、血瘀证积分诊断标准第43页
       ·西医诊断标准第43-44页
         ·疾病分期标准第44页
     ·纳入标准第44页
     ·排除标准第44页
     ·设计方案第44-45页
     ·治疗方法第45页
     ·观察项目、疗程及信息采集时间第45-46页
     ·统计分析方法第46页
   ·临床资料及结果第46-49页
     ·性别及年龄第46-47页
     ·治疗前两组间既往史积分、伴发疾病积分第47页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同型半胱氨酸的比较第47页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的比较第47页
     ·治疗前后两组血清纤维蛋白原的比较第47-48页
     ·治疗前后两组血脂的比较第48页
     ·治疗前后两组中医中风症候积分的比较第48页
     ·治疗前后两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的比较第48页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的生活能力状态的观察的比较第48-49页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第49页
     ·药物不良反应及安全性检测第49页
     ·讨论第49-52页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6页
附录第56-6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第63-64页
致谢第64-65页
简历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蔡炳勤教授学术思想和治疗周围血管疾病经验整理与临床研究
下一篇:刘伟胜教授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