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主要符号表 | 第9-13页 |
第1章 引言 | 第13-18页 |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 第14-17页 |
·国内的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4-15页 |
·国外研究动态及发展趋势 | 第15-17页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7-18页 |
·冷端系统的优化 | 第17页 |
·新型干湿联合冷却塔设计 | 第17-18页 |
第2章 冷端系统最优循环水量模型的建立 | 第18-30页 |
·汽机背压力功率的变化关系 | 第18-23页 |
·背压变化与功率变化之间的关系 | 第18-21页 |
·汽轮机微增功率曲线的分解及拟合 | 第21-23页 |
·机组的背压与循环水流量的关系式 | 第23-25页 |
·不同初温下循环水流量与凝汽器背压关系曲线 | 第24-25页 |
·不同初温下循环水流量与△P_j、△P_p、△P_(net)关系曲线 | 第25-29页 |
·循环泵耗功增率曲线 | 第25-26页 |
·曲线△P_j-Q、△P_p-Q、△P_(net)-Q的变化规律 | 第26-28页 |
·不同循环水初温下最优循环水流量曲线 | 第28-29页 |
·结论 | 第29-30页 |
第3章 干湿联合冷却塔的设计 | 第30-62页 |
·冷却塔的概况 | 第30-31页 |
·冷却塔的结构和运行机理 | 第31-33页 |
·塔的结构 | 第31-32页 |
·运行机理 | 第32-33页 |
·干湿联合冷却塔最优初始温差(ITD)值的确定 | 第33-46页 |
·初始温差ITD值的物理意义 | 第33-34页 |
·初始温差ITD值的优化方法 | 第34-35页 |
·初始温差ITD值的实例优化计算 | 第35-46页 |
·冷却三角个数及散热器的费用的计算 | 第36-38页 |
·干 湿联 合 冷 却塔 尺 寸 的确 定 及塔 的 投资 费 用 | 第38-40页 |
·冷却系统的动力消耗费用 | 第40-41页 |
·机组少发电损失的费用M4 | 第41-43页 |
·冷却系统大修提成费用M5 | 第43页 |
·自然通风干湿联合冷却系统投资和运行费用的计算汇总 | 第43页 |
·冷却系统投资费用与运行费用的折算 | 第43-45页 |
·ITD最优值的确定 | 第45-46页 |
·干湿联合冷却塔干冷段高度的确定 | 第46-47页 |
·可控干湿联合冷却塔湿冷段的选取 | 第47-62页 |
·湿冷段开启运行的时间段的确定 | 第47-48页 |
·湿冷段设计 | 第48-50页 |
·基于焓差法冷却塔的热力计 | 第50-62页 |
第4章 实例分析及对塔的校验 | 第62-71页 |
·实例计算的具体情况 | 第62页 |
·干冷系统的校验及实例计算 | 第62-66页 |
·实例计算 | 第66-69页 |
·干冷部分 | 第66-67页 |
·湿冷部分 | 第67-69页 |
·本章小结 | 第69-71页 |
结论 | 第71-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7页 |
硕士阶段发表的论文情况 | 第77-78页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