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6页 | 
| ·引言 | 第9页 | 
| ·润滑添加剂简介 | 第9-14页 | 
| ·添加剂的分类及作用 | 第9-11页 | 
| ·经典润滑油添加剂 ZDDP 和硫化异丁烯的简介 | 第11-14页 | 
| ·传统润滑添加剂所面临的问题及含硼添加剂 | 第14-15页 | 
| ·含硼添加剂的发展及作用机理 | 第15-21页 | 
| ·无机纳米硼酸盐润滑油添加剂 | 第15-16页 | 
| ·有机硼酸衍生物润滑油添加剂 | 第16-20页 | 
| ·含硼添加剂的作用机理 | 第20-21页 | 
| ·含氮有机硼酸衍生物的发展——水解稳定性解决之道 | 第21-25页 | 
| ·有机硼酸衍生物易水解的原理 | 第21-23页 | 
| ·含氮有机硼酸衍生物的发展 | 第23-25页 | 
| ·选题依据和研究思路 | 第25-26页 | 
| 第二章 含氮硼酸衍生物添加剂的合成及表征 | 第26-41页 | 
| ·引言 | 第26-27页 | 
| ·两种含氮硼酸衍生物添加剂的合成 | 第27-28页 | 
| ·试剂 | 第27页 | 
| ·含氮硼酸衍生物 ODOB-Ca 与 DPOB 的合成 | 第27-28页 | 
| ·含氮硼酸衍生物添加剂的表征 | 第28-32页 | 
| ·含氮硼酸衍生物的红外谱图分析 | 第28-30页 | 
| ·含氮硼酸衍生物的元素分析 | 第30页 | 
| ·含氮硼酸衍生物的油溶解性分析 | 第30-31页 | 
| ·含氮硼酸衍生物的水解稳定性 | 第31页 | 
| ·含氮硼酸衍生物的热稳定性分析 | 第31-32页 | 
| ·含氮硼酸衍生物单剂的摩擦学性能 | 第32-37页 | 
| ·抗磨性能测试 | 第33-34页 | 
| ·减摩性能测试 | 第34-35页 | 
| ·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及烧结负荷(PD值) | 第35-37页 | 
| ·表面分析 | 第37-40页 |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 第三章 两种添加剂分别与 ZDDP 复配的摩擦学性能及机理探讨 | 第41-57页 | 
| ·引言 | 第41页 | 
| ·实验部分 | 第41-43页 | 
| ·添加剂和基础油 | 第41-42页 | 
| ·摩擦磨损试验 | 第42页 | 
| ·钢球磨斑表面分析 | 第42-43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43-55页 | 
| ·添加剂与 ZDDP 复配的抗磨性能 | 第43-44页 | 
| ·添加剂与 ZDDP 复配的减磨性能 | 第44-46页 | 
| ·最大无卡咬负荷( PB值)与烧结负荷( PD值) | 第46-49页 | 
| ·磨斑表面的 SEM 分析 | 第49-50页 | 
| ·磨斑表面的 XPS 分析 | 第50-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第四章 两种添加剂分别与硫化异丁烯复配的摩擦学性能及机理探讨 | 第57-68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实验部分 | 第57-59页 | 
| ·添加剂和基础油 | 第57页 | 
| ·摩擦磨损试验 | 第57-58页 | 
| ·腐蚀抑制性能试验 | 第58页 | 
| ·钢球磨斑表面分析 | 第58-5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59-67页 | 
| ·添加剂与 T321 复配体系的抗磨性能 | 第59页 | 
| ·添加剂与 T321 复配体系的减摩性能 | 第59-60页 | 
| ·最大无卡咬负荷(PB值)与烧结负荷( PD值) | 第60-61页 | 
| ·添加剂与 T321 复配体系的抗腐蚀性能 | 第61-62页 | 
| ·磨损表面 SEM 分析 | 第62-63页 | 
| ·磨斑表面的 XPS 分析 | 第63-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参考文献 | 第70-75页 | 
| 致谢 | 第75-76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6-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