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8页 |
英文摘要 | 第8-11页 |
缩略语表 | 第11-12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2-42页 |
·促分裂素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家族 | 第12-22页 |
·JNK途径 | 第12-14页 |
·p38 MAPK途径 | 第14-15页 |
·ERK5途径 | 第15-16页 |
·ERK途径 | 第16-20页 |
·其它MAPK | 第20-22页 |
·以BRAF为靶标的抗肿瘤药物研究 | 第22-33页 |
·BRAF | 第23-24页 |
·braf致癌基因 | 第24-25页 |
·突变BRAF的致癌作用 | 第25-29页 |
·以BRAF为靶标的抗肿瘤药物开发现状 | 第29-33页 |
·选题目的、意义及创新点 | 第33-34页 |
参考文献 | 第34-42页 |
第二章 BRAF~(V600E)抑制剂先导化合物筛选 | 第42-57页 |
·待选化合物虚拟筛选 | 第42-46页 |
·化合物库建立 | 第42页 |
·对接软件选取 | 第42-44页 |
·受体结合位点选取 | 第44-45页 |
·虚拟对接 | 第45-46页 |
·待选化合物合成 | 第46-53页 |
·实验仪器 | 第47页 |
·实验试剂 | 第47页 |
·待选化合物合成 | 第47-53页 |
·待选化合物体外抑制BRAF~(V600E)活性初选 | 第53-55页 |
·实验材料 | 第53-54页 |
·实验方法 | 第54-55页 |
·小结 | 第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7页 |
第三章 含水杨酰胺和(硫)脲结构的吡唑啉类BRAF~(V600)抑制剂的研究 | 第57-85页 |
·含水杨酰胺结构的吡唑啉类BRAF~(V600)抑制剂的研究 | 第57-74页 |
·母体骨架确定 | 第57-58页 |
·合成实验 | 第58-66页 |
·活性评价 | 第66-6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69-74页 |
·含(硫)脲结构的吡唑啉类BRAF~(V600E)抑制剂的研究 | 第74-83页 |
·母体结构确定 | 第74-76页 |
·合成实验 | 第76-80页 |
·活性评价 | 第80-8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81-83页 |
·小结 | 第83-84页 |
参考文献 | 第84-85页 |
第四章 含烟酰胺结构的吡唑啉类BRAF~(V600)抑制剂的研究 | 第85-117页 |
·C-3和C-5位取代基的初步探讨 | 第85-94页 |
·合成实验 | 第85-93页 |
·活性评价 | 第93-94页 |
·N-1位取代基的初步探讨 | 第94-102页 |
·合成实验 | 第94-95页 |
·活性评价 | 第95-102页 |
·含1,4-苯并二氧六环结构的吡唑啉类BRAF~(V600E)抑制剂研究 | 第102-115页 |
·合成实验 | 第102-113页 |
·活性评价 | 第113-115页 |
·小结 | 第115-116页 |
参考文献 | 第116-117页 |
第五章 具有N,N-二取代脲结构的MEK抑制剂的研究 | 第117-135页 |
·引言 | 第117-118页 |
·合成实验 | 第118-127页 |
·实验仪器 | 第118页 |
·实验试剂 | 第118页 |
·目标化合物合成 | 第118-124页 |
·代表化合物波谱解析和晶体结构鉴定 | 第124-127页 |
·活性评价 | 第127-133页 |
·评价方式 | 第127-129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129-133页 |
·小结 | 第133-134页 |
参考文献 | 第134-135页 |
博士在读期间论文发表及专利申请情况 | 第135-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