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导言 | 第9-12页 |
一、 现实的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逻辑起点 | 第12-19页 |
(一) 马克思“现实的人”基本思想 | 第12-14页 |
(二) “现实的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内在逻辑关联 | 第14-16页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必须立足于当代中国国情中的“现实的人” | 第16-19页 |
二、 人民本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深层意蕴 | 第19-27页 |
(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本位”的基本界定 | 第19-23页 |
(二) 坚持“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基础 | 第23-24页 |
(三) 坚持“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必须回答当代中国提出的最为迫切的社会问题 | 第24-26页 |
(四) 坚持“人民本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必须以维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落脚点 | 第26-27页 |
三、 价值共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生成机制 | 第27-34页 |
(一) 全球化境遇下当代中国多元化、差异性价值观的共在 | 第28-30页 |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语境下价值共识实现的当代内涵 | 第30-32页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实质是价值共识的实现 | 第32-34页 |
四、 公民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内在品格 | 第34-40页 |
(一)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认同的必要性 | 第34-36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公民认同的途径与方法 | 第36-40页 |
五、 人的塑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的实践要求 | 第40-51页 |
(一) 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关系 | 第40-43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要重视人的塑造 | 第43-45页 |
(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要重视社会的全面发展 | 第45-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5页 |
致谢 | 第55-5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