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电机论文--发电机、大型发电机组(总论)论文--风力发电机论文

基于桨叶载荷的风力机独立变桨距控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7页
目录第7-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选题背景和意义第9-11页
   ·国内外风力发电发展状况第11-13页
     ·世界风力发电现状第11-12页
     ·我国风力发电现状第12-13页
   ·风力发电技术与风机控制技术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第13-14页
   ·本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第14-17页
第二章 风力发电机组控制基础理论分析第17-28页
   ·风机的空气动力学基础第17-22页
     ·风能计算第17-18页
     ·风能转化与贝兹理论第18-20页
     ·风力机的特性系数第20-22页
   ·风力机桨叶的受力分析第22-25页
     ·叶片翼型的基本知识第22-23页
     ·风轮叶片的受力分析第23-24页
     ·桨叶的受力计算第24-25页
   ·风力发电机组的主要控制方法第25-28页
     ·定桨距控制第25-26页
     ·变桨距控制第26-27页
     ·主动失速控制第27-28页
第三章 风力发电机组载荷及独立变桨距控制第28-39页
   ·风力发电机组的载荷第28-31页
     ·静态载荷第29页
     ·动态载荷第29-31页
   ·风轮桨叶动态载荷的计算模型第31-33页
   ·风力机运行控制区间及对动态载荷的影响第33-35页
   ·独立变桨距的提出第35-39页
     ·统一变桨距控制(Collective Pitch Control)第35页
     ·独立变桨距提出的风速理论依据第35-38页
     ·独立变桨距控制(Individual Pitch Control)第38-39页
第四章 风机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的研究第39-51页
   ·无模型自适应控制策略第40-43页
     ·泛模型与非线性系统的动态线性化第41-42页
     ·基于泛模型自适应控制器的设计第42-43页
   ·风轮桨叶气动(动态)载荷的识别分析第43-47页
     ·风轮桨叶不均衡载荷的识别分析第44-45页
     ·坐标变换第45-47页
   ·基于桨叶载荷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策略第47-51页
第五章 基于桨叶载荷的独立变桨距控制的仿真分析第51-59页
   ·风机结构参数模型第51-52页
   ·GH 下的外部风文件第52-54页
   ·GH bladed 控制器第54-55页
   ·仿真效果对比第55-59页
     ·固定坐标系下桨叶力矩的仿真对比第55-56页
     ·旋转坐标系中桨叶力矩的对比第56-57页
     ·塔顶机舱的偏离位移的对比第57-59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第59-60页
   ·结论第59页
   ·展望第59-60页
参考文献第60-62页
致谢第62-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极端天气与建筑物对风资源特性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风电场风力机选型与叶片数值模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