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目录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建筑环境中的风能利用研究背景 | 第10页 |
·建筑环境中风能的利用形式 | 第10-11页 |
·建筑环境中风能利用的研究现状 | 第11-16页 |
·适宜建筑环境风力机研究 | 第12-13页 |
·风力机塔架结构的分类 | 第13-14页 |
·钢管塔架结构风振响应分析 | 第14-15页 |
·地震作用下的鞭梢效应 | 第15-16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建筑屋顶集风效应研究 | 第17-28页 |
·建筑环境中的风能 | 第17-19页 |
·大气边界层与平均风剖面 | 第17-18页 |
·建筑环境中的风场特点 | 第18-19页 |
·建筑绕流数值模拟理论 | 第19-23页 |
·CFD方法简介 | 第19-20页 |
·湍流的物理模型 | 第20-21页 |
·湍流的控制方程 | 第21-22页 |
·湍流数值模拟方法 | 第22-23页 |
·CFD数值模拟方法 | 第23-25页 |
·几何模型的建立与网格划分 | 第23-24页 |
·模型边界条件与计算设置 | 第24-25页 |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25-27页 |
·基本模型 | 第25页 |
·风速增大系数 | 第25-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屋顶水平轴风力机塔架的静力分析 | 第28-41页 |
·引言 | 第28页 |
·风力机空气动力学基本理论 | 第28-31页 |
·叶素理论 | 第28-29页 |
·动量理论 | 第29-30页 |
·叶素-动量理论 | 第30-31页 |
·风力机结构载荷分析 | 第31-36页 |
·坐标系的确定 | 第31-32页 |
·风力机叶片载荷分析 | 第32-34页 |
·风力机塔架载荷分析 | 第34-36页 |
·塔架静力分析实例 | 第36-40页 |
·塔架有限元模型 | 第36-37页 |
·静力分析 | 第37-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屋顶水平轴风力机塔架风振反应分析 | 第41-56页 |
·引言 | 第41页 |
·塔架动力特性分析 | 第41-44页 |
·塔架振动方程 | 第41-42页 |
·塔架自振特性 | 第42-43页 |
·时程分析方法 | 第43-44页 |
·风力机塔架风速时程分析 | 第44-50页 |
·脉动风主要特性 | 第44-47页 |
·谐波叠加法 | 第47-49页 |
·风速时程模拟 | 第49-50页 |
·风振响应分析 | 第50-54页 |
·风轮气动荷载时程结果 | 第50-51页 |
·塔架风振分析结果 | 第51-54页 |
·动力反应系数 | 第54页 |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屋顶水平轴风力机塔架地震作用下的鞭梢效应分析 | 第56-72页 |
·引言 | 第56页 |
·鞭梢效应的理论描述 | 第56-58页 |
·结构动力特性分析 | 第58-65页 |
·结构动力分析模型 | 第58-60页 |
·结构有限元模型 | 第60-62页 |
·模态分析 | 第62-65页 |
·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 第65-71页 |
·地震波的选择 | 第65-67页 |
·阻尼比的选取 | 第67-68页 |
·地震响应时程分析 | 第68-71页 |
·本章小结 | 第71-7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2-74页 |
·本文主要结论 | 第72-73页 |
·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