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船山德论研究--以《庄子解》为中心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7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7-18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8页 |
| ·以《庄子解》为中心透显船山德论的可行性 | 第8-9页 |
| ·研究综述 | 第9-18页 |
| ·专著 | 第9-13页 |
| ·学位论文 | 第13-14页 |
| ·期刊论文 | 第14-18页 |
| 第2章 船山德论的形而上根据 | 第18-36页 |
| ·浑天论 | 第18-25页 |
| ·浑天之体:无体为体 | 第19-22页 |
| ·浑天之用:自然随成 | 第22-25页 |
| ·元气论 | 第25-36页 |
| ·气之内涵:物质性与精神性 | 第25-29页 |
| ·气之结构:一元二分 | 第29-31页 |
| ·幽明不二:能移而相天 | 第31-36页 |
| 第3章 船山德论的基本内涵 | 第36-58页 |
| Abstract | 第36-39页 |
| ·儒家之德:伦理化倾向 | 第36-37页 |
| ·道家之德:形而上倾向 | 第37-39页 |
| ·德的基本内涵:气之和 | 第39-48页 |
| ·德之起点:得天之和气 | 第39-43页 |
| ·德之充符:和气之凝充 | 第43-48页 |
| ·德之批判:外见与固化 | 第48-58页 |
| ·德之外见:有德之容 | 第48-55页 |
| ·德之固化:仁义成迹 | 第55-58页 |
| 第4章 船山德论的修养方法和境界 | 第58-72页 |
| ·凝神与师天 | 第58-61页 |
| ·凝神 | 第58-60页 |
| ·师天 | 第60-61页 |
| ·至德之世与至德之人 | 第61-72页 |
| ·至德之世:万物自治 | 第62-65页 |
| ·至德之人:内圣外王 | 第65-72页 |
| 第5章 结论 | 第72-74页 |
| ·研究总结 | 第72页 |
| ·需进一步开展的研究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78页 |
| 致谢 | 第78-79页 |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