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监狱模式的建构--基于“要素”分析的视角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0页 |
第一章 监狱模式的概念辨析 | 第10-20页 |
第一节 国内“监狱模式”概念使用情况 | 第10-11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监狱模式的理论回顾 | 第11-15页 |
一、 克莱门斯·巴特勒斯的“目的—方式”说 | 第11-12页 |
二、 米歇尔·福柯的“对象—方法”说 | 第12-13页 |
三、 郭明等人的“综合”说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监狱模式的概念和结构 | 第15-20页 |
一、 监狱模式的概念 | 第15-16页 |
二、 监狱模式的结构 | 第16-18页 |
三、 关于监狱模式与行刑模式、监狱类型关系的探讨 | 第18-20页 |
第二章 监狱模式构建的实践反思 | 第20-26页 |
第一节 建国以来监狱发展建设的反思 | 第20-23页 |
一、 建国以来的监狱工作方针 | 第20-21页 |
二、 建国以来监狱发展建设的模式分析 | 第21-23页 |
第二节 监狱模式构建的现实困境 | 第23-26页 |
一、 罪犯监狱化与社会化的矛盾 | 第23-24页 |
二、 封闭性监狱与开放式社会的矛盾 | 第24页 |
三、 改造预期与实效评价的矛盾 | 第24-26页 |
第三章 监狱模式的建构 | 第26-34页 |
第一节 监狱模式建构的基本要求 | 第26-27页 |
一、 建构监狱模式应以监狱效能的优化为目标 | 第26页 |
二、 建构监狱模式要尊重现实 | 第26-27页 |
三、 建构监狱模式要处理好“整、分、合”的关系 | 第27页 |
四、 建构监狱模式的关键在于兼容 | 第27页 |
第二节 监狱模式建构的基本途径 | 第27-34页 |
一、 建立多元融合的行刑目的 | 第28-29页 |
二、 选择与改造方式相适应行刑方式 | 第29-30页 |
三、 建立和谐的警囚关系 | 第30-31页 |
四、 坚持优化支持条件 | 第31-34页 |
结语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8页 |
致谢 | 第38-39页 |
附件 | 第3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