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工人、农民、青年、妇女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中国农民运动与组织论文--农民工作论文

农村社会和谐稳定问题的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导论第9-15页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0-11页
     ·研究的目的第10页
     ·研究的意义第10-11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1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1-12页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第12页
   ·研究思路与框架第12-13页
     ·研究思路第12页
     ·论文框架图第12-13页
   ·论文研究方法第13-15页
第二章 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的理论分析第15-19页
   ·农村社会稳定的基本涵义第15-17页
     ·对社会稳定涵义的理解第15页
     ·农村社会稳定的界定第15-16页
     ·对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的认识第16-17页
   ·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因素构成的分析第17-19页
     ·信访问题分析第17页
     ·环境污染问题分析第17-18页
     ·征地拆迁问题分析第18页
     ·村务问题分析第18-19页
第三章 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的现状及危害第19-26页
   ·当前农村社会不稳定的现状第19-23页
     ·征地拆迁补偿安置引发的社会矛盾第19页
     ·产权纠纷引发的社会矛盾第19-20页
     ·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引发的社会矛盾第20-21页
     ·留守儿童现象引发的社会问题第21页
     ·农村基层干部和党员队伍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第21-22页
     ·农村公共管理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第22-23页
   ·当前农村社会矛盾的发展趋势第23-24页
     ·矛盾纠纷主体逐渐多元化第23页
     ·矛盾纠纷类型呈现多样化第23页
     ·矛盾纠纷不断呈现组织化趋势第23-24页
     ·矛盾纠纷调处难度加大第24页
   ·社会不稳定的现实危害第24-26页
     ·不利于基层政权建设第24页
     ·不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第24-25页
     ·不利于人民民主权利的实现第25页
     ·不利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第25-26页
第四章 农村社会不稳定的原因分析第26-28页
   ·农村居民增收难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原因第26页
   ·农村社会公共事业发展滞后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原因第26页
   ·思想文化逐步多元化引起的价值观、世界观的变化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因素第26-27页
   ·村级管理队伍管理意识强、服务意识弱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第27页
   ·政府部门之间的联动能力不强是影响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推动因素第27-28页
第五章 缓解农村社会不稳定的政策途径第28-34页
   ·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打下坚实经济基础第28-29页
     ·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进行调整第28页
     ·不断加大非农产业发展力度,使剩余劳动力向外转移第28页
     ·改革中应当逐步废除传统的城乡隔离政策第28-29页
     ·不断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向纵深发展第29页
   ·完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奠定坚实政治基础第29-30页
     ·加强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第29页
     ·加强党员队伍建设第29-30页
     ·提高村级党组织干部素质第30页
     ·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作风建设第30页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提供精神支柱第30-31页
     ·加强文化教育,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第30-31页
     ·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农民道德修养第31页
     ·加强政策法规宣传,提高村民法制意识第31页
   ·加大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救助力度,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助推助力第31-32页
     ·加大政府财政对农村社会救助的资金投入力度第32页
     ·不断完善对农村弱势群体的扶持政策第32页
     ·强化帮困救助监督机制第32页
   ·深入推进平安农村创建活动,为农村和谐社会建设提供保障第32-34页
     ·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应该不断强化领导第32-33页
     ·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应各方协作配合第33页
     ·深入推进平安创建活动,应打牢基层基础第33-34页
第六章 结论第34-35页
参考文献第35-37页
致谢第37-38页
作者简介第38页

论文共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构建研究
下一篇:寿光市农村转移劳动力计划生育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