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的意义和背景 | 第8-9页 |
§1-2 20 kV配电网国内外的发展历程 | 第9-10页 |
§1-3 自适应继电保护的发展历程 | 第10-11页 |
§1-4 本文所做的工作 | 第11-12页 |
第二章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 | 第12-23页 |
§2-1 传统电流速断保护 | 第12-13页 |
2-1-1 传统电流速断保护原理 | 第12-13页 |
2-1-2 传统电流速断保护的缺点 | 第13页 |
§2-2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 | 第13-17页 |
2-2-1 基于相电流差故障分量的自适应继电保护 | 第13-17页 |
2-2-2 背侧阻抗计算方法 | 第17页 |
§2-3 传统电流速断保护与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的比较 | 第17页 |
§2-4 自适应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分析 | 第17-18页 |
§2-5 自适应电流保护理论分析的仿真验证 | 第18-22页 |
2-5-1 仿真软件简介 | 第18页 |
2-5-2 仿真验证 | 第18-22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22-23页 |
第三章 自适应电压速断保护 | 第23-27页 |
§3-1 传统电压速断保护 | 第23-24页 |
§3-2 自适应电压速断保护 | 第24页 |
§3-3 自适应电压速断保护与传统电压速断保护的比较 | 第24-26页 |
§3-4 自适应电压速断保护的动作分析 | 第2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第四章 实时数据计算方法 | 第27-32页 |
§4-1 两点乘积法 | 第27-28页 |
§4-2 导数法 | 第28页 |
§4-3 傅里叶级数算法 | 第28-29页 |
§4-4 各种计算方法在仿真软件中的实现 | 第29-31页 |
4-4-1 两点乘积法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29-30页 |
4-4-2 导数法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0-31页 |
4-4-3 傅里叶级数算法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1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五章 20 kV配电网自适应继电保护动作性能仿真分析 | 第32-40页 |
§5-1 20 kV 配电网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32-33页 |
§5-2 电流速断保护的仿真 | 第33-37页 |
§5-3 电压速断保护的仿真 | 第37-39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六章 20 kV配电网接地保护研究 | 第40-49页 |
§6-1 20 kV 接地保护方式介绍 | 第40-41页 |
§6-2 20 kV 配电网各接地方式短路数据的仿真研究 | 第41-46页 |
§6-3 小电阻接地系统的零序保护 | 第46-47页 |
6-3-1 零序过流 I 段保护的整定 | 第46-47页 |
6-3-2 零序过流 II 段保护的整定 | 第47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47-49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