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

京津冀地区土木工学背景下的近代建筑教育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3页
   ·研究缘起与研究现状第9-14页
     ·研究缘起第9-11页
     ·研究现状第11-14页
   ·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第14-18页
     ·研究对象第14-17页
     ·研究范围第17-18页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18-19页
     ·研究目的第18-19页
     ·研究意义第19页
   ·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第19-22页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研究框架第20-22页
   ·创新点第22-23页
第二章 近代院校制度的形成与土木工学教育的诞生第23-51页
   ·近代西方土木工学与土木工学教育的引入第23-25页
   ·近代中国土木工学教育的诞生第25-28页
     ·北洋大学堂与土木工学教育第25-27页
     ·近代院校制度的形成第27-28页
   ·癸卯学制与其影响下的土木建筑教育第28-39页
     ·大学堂中的土木建筑教育第30-32页
     ·实业学堂中的土木建筑教育第32-39页
   ·壬子癸丑学制与其影响下的土木建筑教育第39-48页
     ·土木建筑教育规章第41-44页
     ·土木建筑教育实践第44-48页
   ·近代土木工学教育的历史意义第48-50页
   ·小结第50-51页
第三章 西方建筑教育模式的影响与近代中国建筑教育的独立第51-72页
   ·近代西方建筑教育模式的影响第51-62页
     ·学院派教育模式第52-58页
     ·现代建筑教育模式第58-62页
   ·学科分工的酝酿——建筑学的独立第62-71页
     ·建筑学科的工学属性和美学属性第62-67页
     ·建筑师和建筑师专业组织的出现第67-70页
     ·建筑学教育的诞生第70-71页
   ·小结第71-72页
第四章 土木工学的影响与京津冀地区近代建筑教育(1928‐1952)第72-183页
   ·近代中国建筑教育概况第73-76页
   ·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第76-84页
     ·历史沿革第76-78页
     ·建筑教育第78-84页
   ·天津工商学院建筑工程系第84-140页
     ·历史沿革第85-93页
     ·土木工学教育第93-105页
     ·建筑教育第105-140页
   ·北京大学建筑工程系第140-156页
     ·历史沿革第140-143页
     ·“北京大学”时期建筑教育(1938.2‐1945.8)第143-151页
     ·北平临时大学时期建筑教育(1945.11‐1946.8)第151-153页
     ·北洋大学北平部时期建筑教育(1946.8‐1947.8)第153-154页
     ·北京大学时期建筑教育(1947.8‐1952.8)第154-156页
   ·北洋大学建筑工程系第156-163页
     ·历史沿革第156-158页
     ·土木工学教育第158-160页
     ·建筑教育第160-163页
   ·唐山工学院建筑工程系第163-172页
     ·历史沿革第163-165页
     ·土木工学教育第165-167页
     ·建筑教育第167-172页
   ·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第172-182页
     ·历史沿革第172-173页
     ·土木工学教育第173-176页
     ·建筑教育第176-182页
   ·小结第182-183页
第五章 苏联的影响与学院派教育模式的确定(1952‐20 世纪 50 年代末)第183-198页
   ·苏联建筑教育模式的引入及其影响第183-191页
     ·苏联建筑教育模式第184-186页
     ·中国建筑院校受到的影响第186-191页
   ·清华大学建筑工程系第191-193页
   ·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第193-197页
   ·小结第197-198页
第六章 反思与启示第198-204页
   ·对京津冀地区近代建筑教育的反思第198-201页
   ·对我国未来建筑教育的启示第201-204页
参考文献第204-218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218-219页
致谢第219-221页
附录第221-238页

论文共23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建筑产业区域竞争力评价及优化研究
下一篇:烃类混合物在规整填料内的直接接触传热传质过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