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培育研究--以湖州市为例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1 序言 | 第10-15页 |
|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0-11页 |
| ·研究目的 | 第10页 |
|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第11-13页 |
| ·国外发达国家对农民教育培训的实践 | 第11-12页 |
| ·国内农民教育培训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3-15页 |
| ·研究的内容 | 第13-14页 |
| ·研究的方法 | 第14-15页 |
| 2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5-19页 |
| ·传统农民 | 第15-16页 |
| ·现代农业 | 第16页 |
| ·新型农民 | 第16-19页 |
| 3 湖州市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 | 第19-24页 |
| ·湖州市农民素质现状 | 第19-21页 |
| ·文化素质相对较低 | 第20页 |
| ·科技意识比较低 | 第20-21页 |
| ·经营管理素质不高 | 第21页 |
| ·农户参加培训的目的性明确而理性 | 第21页 |
| ·湖州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实践措施 | 第21-24页 |
| ·实施绿色证书工程和阳光工程 | 第22页 |
| ·建设农业公共服务体系 | 第22页 |
| ·创新产学研新型农推机制 | 第22页 |
| ·推进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 | 第22-23页 |
| ·开展湖州农民专家评选 | 第23-24页 |
| 4 湖州市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24-29页 |
| ·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 ·工作不平衡性较为突出 | 第24页 |
| ·农民思想与观念转变仍存在差距 | 第24页 |
| ·劳动力供需脱节现象严重 | 第24-25页 |
| ·现行培训不能满足农民需求 | 第25-26页 |
| ·农户对培训内容呈多样性且偏重于灵活性 | 第25-26页 |
| ·农户对培训费用承担能力较低 | 第26页 |
| ·参加培训受课程内容影响 | 第26页 |
| ·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 第26-29页 |
| ·缺乏相关立法 | 第27页 |
| ·缺乏统一配合 | 第27页 |
| ·管理体制尚未理顺 | 第27页 |
| ·管理服务不到位 | 第27页 |
| ·激励机制不完善 | 第27-29页 |
| 5 湖州市新型农民培育的思路及对策措施 | 第29-40页 |
| ·建立和健全新型农民培育的支撑体系 | 第29-30页 |
| ·建立和健全组织领导体系 | 第29页 |
| ·建立和健全法律法规体系 | 第29页 |
| ·建立和健全多元投资体系 | 第29-30页 |
| ·建立和健全信息网络体系 | 第30页 |
| ·加强和完善新农村建设各类人才队伍培育 | 第30-34页 |
| ·经营创业型人才 | 第30-31页 |
| ·技术推广型人才 | 第31-32页 |
| ·能工巧匠型人才 | 第32页 |
| ·社会管理服务型人才 | 第32-33页 |
| ·党员“双创双带”型人才 | 第33-34页 |
| ·推进和深化农民教育培训工作 | 第34-35页 |
| ·围绕政府要求,转变培训方式 | 第34页 |
| ·广开培训渠道,培育培训市场 | 第34-35页 |
| ·探索内在联系,建立长效机制 | 第35页 |
| ·积极创办培训机构,提高农民技术水平 | 第35-36页 |
| ·湖州农民学院经验借鉴及推广 | 第36-40页 |
| ·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 第36页 |
| ·充分重视农民的根本需求 | 第36页 |
| ·充分发挥学院的根本作用 | 第36-37页 |
| ·盘活学院的资源 | 第37页 |
| ·确保健全培训机构的保障机制 | 第37页 |
| ·注重农民培训机构的创新性 | 第37-40页 |
| 6 结语 | 第40-41页 |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 致谢 | 第43-44页 |
| 个人简介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