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8-10页 |
第一章 乔亿其人 | 第10-24页 |
第一节 宝应乔氏,其节可表——乔亿之家族渊源 | 第10-14页 |
一、 乔家品格与文化的奠基者——乔可聘 | 第10-11页 |
二、 乔家精神的光辉闪耀——乔莱 | 第11-13页 |
三、 质朴的人品,朴素的家风——乔崇修、乔汲、乔燮 | 第13-14页 |
第二节 勤朴努力,人生多艰——乔亿之悲情人生 | 第14-17页 |
一、 血浓于水的手足之情直面死亡 | 第14页 |
二、 伉俪情深的夫妻之爱遭受变故 | 第14-15页 |
三、 源于本性的天伦之爱逐一凋零 | 第15-17页 |
第三节 著述等身,后世多传——乔亿之著述思想 | 第17-24页 |
一、 学养深厚、古澹之风——乔亿之诗歌 | 第17-18页 |
二、 真知灼见、真情实感——乔亿之文章 | 第18-20页 |
三、 包容万象、条分缕析——乔亿之诗论 | 第20-24页 |
第二章 大历诗歌与乔亿的大历诗观 | 第24-30页 |
第一节 大历诗歌概说 | 第24-26页 |
一、 大历诗人群体 | 第24-25页 |
二、 大历诗歌的内容及其成就 | 第25-26页 |
第二节 乔亿的大历诗观 | 第26-30页 |
一、 “大历十才子”的进退与大历诗人群体的构建 | 第26-27页 |
二、 大历诗歌地位的确立与风貌的探寻 | 第27-28页 |
三、 大历诗歌的特点与缺陷 | 第28-30页 |
第三章 清代选本批评与《大历诗略》 | 第30-40页 |
第一节 清代诗学思想与选本批评 | 第30-32页 |
一、 清初的文化统治与诗学思想 | 第30-31页 |
二、 清代的诗学思想与唐诗选本 | 第31-32页 |
第二节 《大历诗略》之体例与选诗标准 | 第32-40页 |
一、 《大历诗略》之体例 | 第32-36页 |
二、 《大历诗略》的选诗标准 | 第36-40页 |
第四章 《大历诗略》品诗方法之分析 | 第40-50页 |
第一节 单纯选录与圈点之法 | 第40-43页 |
一、 单纯选录的比率 | 第40-41页 |
二、 圈点的不同分类 | 第41-42页 |
三、 圈点的不同涵义 | 第42-43页 |
第二节 随行评注与全诗评论 | 第43-50页 |
一、 圈点之外《大历诗略》的品诗方法 | 第43-44页 |
二、 随行评注的数量与方法分析 | 第44-46页 |
三、 全诗评论的数量与方法分析 | 第46-50页 |
第五章 《大历诗略》与《中兴间气集》之比较 | 第50-57页 |
第一节 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大历诗略》与《中兴间气集》选录作家、作品之比较 | 第51-54页 |
第三节 二选本标准差异之原因追溯 | 第54-57页 |
结语 | 第57-60页 |
参考书目 | 第60-62页 |
后记 | 第62-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