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煤四矿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
| 致谢 | 第1-6页 |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11页 |
| 1 绪纶 | 第11-16页 |
|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 ·深部工程的界定 | 第11页 |
| ·深部开采研究概况 | 第11-12页 |
| ·深部软岩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方法 | 第14-16页 |
| ·课题研究的目标 | 第14页 |
| ·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4-15页 |
| ·课题研究的方法 | 第15-16页 |
| 2 地应力与软岩的工程力学特性 | 第16-18页 |
| ·地应力的定义 | 第16页 |
| ·软岩的定义 | 第16-17页 |
| ·软岩的工程力学特性 | 第17页 |
|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 3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与控制理论研究 | 第18-27页 |
| ·巷道围岩稳定性影响因素 | 第18页 |
|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变形特点 | 第18-19页 |
| ·巷道围岩应力分布与结构变化 | 第19-22页 |
| ·软岩巷道底臌发生机理 | 第22-23页 |
| ·应力型底臌 | 第22-23页 |
| ·臌胀型底臌 | 第23页 |
| ·围岩自承作用原理 | 第23页 |
| ·深部软岩巷道支护原则 | 第23-24页 |
| ·二次支护原理 | 第24-25页 |
| ·软岩巷道底臌控制机理 | 第25页 |
|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 4 深部软岩巷道围岩控制方法 | 第27-35页 |
| ·锚网支护作用机理 | 第27-30页 |
| ·锚杆作用机理 | 第27-30页 |
| ·锚网作用机理 | 第30页 |
| ·锚索支护作用机理 | 第30页 |
| ·锚注支护作用机理 | 第30-34页 |
| ·锚注作用机理 | 第31页 |
| ·注浆加固作用 | 第31-32页 |
| ·注浆围岩应力状态及承载性能 | 第32-34页 |
| ·本章小结 | 第34-35页 |
| 5 工程应用研究 | 第35-68页 |
| ·工程背景 | 第35-36页 |
| ·矿井概况 | 第35页 |
| ·问题的提出 | 第35-36页 |
| ·地应力和围岩松动圈以及巷道表面位移分析 | 第36-44页 |
| ·地应力 | 第36-37页 |
| ·围岩松动圈 | 第37-39页 |
| ·巷道表面变形位移 | 第39-44页 |
| ·计算机数值模拟 | 第44-61页 |
| ·有限差分模拟程序 FLAC 简介 | 第44页 |
| ·数值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44-45页 |
| ·巷道开挖变形全过程数值模拟 | 第45-49页 |
| ·地应力对巷道变形影响的数值模拟 | 第49-50页 |
| ·巷道底臌控制机制的数值模拟 | 第50-55页 |
| ·不同支护方案对比数值模拟 | 第55-61页 |
| ·己三胶带下延支护方案 | 第61-64页 |
| ·施工关键工艺要求 | 第64页 |
| ·支护效果分析 | 第64-66页 |
| ·经济效益分析 | 第66-67页 |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8-69页 |
| ·结论 | 第68页 |
| ·展望 | 第68-69页 |
| 参考文献 | 第69-71页 |
| 作者简历 | 第71-72页 |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2-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