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9页 |
| 英文縮略表 | 第9-10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0-20页 |
| ·引言 | 第10-11页 |
| ·相关研究进展 | 第11-19页 |
| ·重金属胁迫对牧草的影响 | 第12-13页 |
| ·不同黑麦草品种研究 | 第13-15页 |
| ·铜胁迫对牧草形态学和产量的影响 | 第15-16页 |
| ·铜胁迫对牧草生理特性和饲用品质的影响 | 第16-18页 |
| ·牧草对氮素的吸收利用 | 第18-19页 |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9-20页 |
| 2 试验研究 | 第20-27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 ·供试土壤 | 第20页 |
| ·供试重金属 | 第20页 |
| ·供试植物品种 | 第20-21页 |
| ·试验方法 | 第21页 |
| ·试验设计 | 第21页 |
| ·不同浓度梯度Cu污染土壤的配制 | 第21页 |
| ·测定项目和方法 | 第21-27页 |
| ·鲜草和干物质产量的测定 | 第21页 |
| ·植物学性状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21-22页 |
| ·生理生化测定指标和方法 | 第22-23页 |
| ·抗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方法 | 第23-25页 |
| ·营养成分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 ·微量元素含量的测定 | 第25页 |
| ·Cu在多花黑麦草不同器官中的富集量 | 第25-26页 |
| ·氮素吸收利用的测定 | 第26页 |
|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6-2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27-52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植物学性状的影响 | 第27-31页 |
| ·Cu~(2+)处理对鲜草及干物质产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不同时期株高的影响 | 第28-29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毒害指数 | 第29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分蘖数的影响 | 第29-30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再生高度的影响 | 第30-31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茎叶比的影响 | 第31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1-36页 |
| ·Cu~(2+)处理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31-32页 |
| ·Cu~(2+)处理对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32页 |
| ·Cu~(2+)处理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32-35页 |
| ·Cu~(2+)处理对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36-39页 |
| ·Cu~(2+)处理对叶片SOD、POD、CAT的影响 | 第36-37页 |
| ·C~(2+)处理对叶片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 第37-39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39-42页 |
| ·Cu~(2+)处理对粗蛋白含量的影响 | 第39-40页 |
| ·Cu~(2-)处理对粗灰分含量的影响 | 第40-41页 |
| ·Cu~(2+)处理对中性洗涤纤维含量的影响 | 第41-42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42-47页 |
| ·Cu~(2+)处理对钙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2-43页 |
| ·Cu~(2+)处理对磷元素含量的影响 | 第43-44页 |
| ·Cu~(2+)处理对铁、锌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44-47页 |
| ·多花黑麦草不同器官中Cu积累量的比较 | 第47-49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氮素利用的研究 | 第49-52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全氮含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氮素利用率的影响 | 第50-52页 |
| 4 讨论与结论 | 第52-58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产量和植物学指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产量的影响 | 第52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植物学指标的影响 | 第52-53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生理特性和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53-56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53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根系活力的影响 | 第53-54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 第54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细胞膜通透性的影响 | 第54-55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 第55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营养品质的影响 | 第55-56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 第56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不同器官中Cu积累量的影响 | 第56-57页 |
| ·Cu~(2+)处理对多花黑麦草氮素吸收的影响 | 第57-58页 |
| 主要结论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作者简介 | 第65-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