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导论 | 第8-10页 |
第一章 美国、香港对冲基金法律监管模式比较分析 | 第10-23页 |
第一节 美国对冲基金法律监管模式 | 第10-15页 |
一、 对冲基金投资者资格监管 | 第11-12页 |
二、 对冲基金投资者数量限制 | 第12页 |
三、 对冲基金注册监管 | 第12页 |
四、 对冲基金信息披露监管 | 第12-13页 |
五、 对冲基金投资顾问监管 | 第13-15页 |
第二节 香港对冲基金法律监管模式 | 第15-20页 |
一、 《对冲基金指引》的主要内容 | 第15-17页 |
二、 《对冲基金汇报规定指引》的主要内容 | 第17-20页 |
第三节 美国、香港对冲基金监管模式发展之共性 | 第20-23页 |
一、 监管愈趋严厉 | 第21页 |
二、 由国内监管走向国际监管 | 第21页 |
三、 限制杠杆比率的运用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对冲基金发展与法律监管制度现状评析 | 第23-29页 |
第一节 我国对冲基金发展现状 | 第23-24页 |
第二节 我国对冲基金法律监管制度现状 | 第24-29页 |
一、 缺少法律保障 | 第25-28页 |
二、 信用风险 | 第28页 |
三、 缺乏系统性风险防范制度 | 第28-29页 |
第三章 美国、香港对冲基金监管模式对我国监管制度完善的启示 | 第29-42页 |
第一节 建立开放式的监管模式 | 第29-34页 |
一、 直接监管与间接监管相结合 | 第29-30页 |
二、 多机关分工合作、行业自律与政府机构相结合 | 第30-32页 |
三、 保护投资者利益,控制金融风险,并兼顾对冲基金利益 | 第32-34页 |
第二节 中国对冲基金法律监管模式 | 第34-42页 |
一、 明确对冲基金的法律地位 | 第34-35页 |
二、 监管对冲基金的设立 | 第35-37页 |
三、 监管对冲基金的运作 | 第37-39页 |
四、 建立有效合理的信息披露监管制度 | 第39-40页 |
五、 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监管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53页 |
附件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