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徽州榧树种群内种子理化性质的分析
|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7页 |
| 前言 | 第7-8页 |
| 1 榧树研究进展及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8-13页 |
| ·榧树资源概况 | 第8页 |
|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 第8-11页 |
| ·宏观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8-9页 |
| ·微观方面的研究进展 | 第9-11页 |
| ·组织培养 | 第9页 |
| ·细胞生物学研究 | 第9-10页 |
| ·分子水平的研究 | 第10-11页 |
|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3页 |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3-17页 |
| ·材料 | 第13页 |
| ·试验地概况 | 第13页 |
| ·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 第13页 |
| ·方法 | 第13-17页 |
| ·榧籽物理性状测定 | 第13页 |
| ·榧籽化学成分分析 | 第13-16页 |
| ·含油率测定 | 第14页 |
| ·总糖含量测定 | 第14-15页 |
| ·淀粉含量的测定 | 第15页 |
| ·蛋白质含量的测定 | 第15页 |
| ·微量元素的测定 | 第15-16页 |
| ·数据分析 | 第16-17页 |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7-39页 |
| ·榧籽物理性状的变异分析 | 第17-23页 |
| ·种子大小与种子形态 | 第17-20页 |
| ·出核率 | 第20页 |
| ·种核形态与种核大小 | 第20-22页 |
| ·种实性状指标的方差分析 | 第22-23页 |
| ·天然榧树种实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第23-24页 |
| ·榧籽化学成分分析 | 第24-36页 |
| ·天然林榧树化学成分与香榧的比较 | 第36-39页 |
| 4 结论 | 第39-40页 |
| 参考文献 | 第40-43页 |
| 个人简介 | 第43-44页 |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