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引言 | 第15-16页 |
·大型换流站等电力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大型换流站阀厅结构体系抗震性能与设计研究现状 | 第16-17页 |
·电力结构抗震性能与设计研究现状 | 第17-18页 |
·主体结构与电气设备相互作用的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9-21页 |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21-23页 |
第二章 阀厅结构振动台试验研究 | 第23-52页 |
·引言 | 第23页 |
·工程概况 | 第23-25页 |
·试验模型设计 | 第25-30页 |
·模型与原型相似关系 | 第25-26页 |
·试验模型的选取与制作 | 第26-27页 |
·模型材料 | 第27-28页 |
·人工配重 | 第28页 |
·试验模型施工图 | 第28-30页 |
·模型振动台试验加载制度和测试内容 | 第30-35页 |
·试验用地震波和试验工况 | 第30-31页 |
·测点布置 | 第31-35页 |
·多遇地震作用下挂阀前后阀厅试验模型结构地震响应对比 | 第35-38页 |
·模态分析 | 第35页 |
·挂阀前后试验模型结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 | 第35-36页 |
·挂阀前后试验模型结构地震作用下应变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带悬吊阀体阀厅试验模型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38-50页 |
·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38-41页 |
·悬吊设备地震响应分析 | 第41-43页 |
·应变分析 | 第43-49页 |
·模型结构试验现象和裂缝分析 | 第49-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三章 阀厅结构弹塑性分析及悬吊设备的简化公式 | 第52-97页 |
·引言 | 第52页 |
·阀厅结构有限元模型验证 | 第52-57页 |
·模态分析验证 | 第52-53页 |
·弹塑性分析验证 | 第53-57页 |
·阀厅结构弹塑性分析 | 第57-75页 |
·阀厅结构地震响应分析 | 第59-70页 |
·悬吊设备地震响应分析 | 第70-75页 |
·阀厅结构优化设计 | 第75-79页 |
·阀厅结构地震响应对比 | 第76-78页 |
·悬吊设备地震响应对比 | 第78-79页 |
·场地土类型对阀厅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 第79-88页 |
·阀厅结构地震响应对比 | 第80-86页 |
·悬吊设备的地震响应 | 第86-88页 |
·悬吊设备地震作用简化计算方法 | 第88-95页 |
·悬吊设备地震作用计算模型 | 第89-90页 |
·悬吊设备地震力简化计算公式推导 | 第90-94页 |
·简化计算公式验证 | 第94-95页 |
·本章小结 | 第95-97页 |
第四章 带悬吊阀阀厅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97-120页 |
·引言 | 第97页 |
·增量动力分析 | 第97-100页 |
·增量动力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98-99页 |
·增量动力分析参数选取 | 第99-100页 |
·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100-104页 |
·地震易损性分析的基本原理 | 第100-101页 |
·地震易损性曲线的建立 | 第101-102页 |
·易损性分析中的概率模型 | 第102-103页 |
·易损性分析的基本步骤 | 第103-104页 |
·非线性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04-109页 |
·混凝土本构模型 | 第105-106页 |
·钢材本构模型 | 第106-107页 |
·数值模型与试验结果的对比验证 | 第107-108页 |
·数值模型的建立 | 第108-109页 |
·阀厅结构 IDA 分析 | 第109-111页 |
·阀厅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 | 第111-116页 |
·阀厅结构破坏机制分析 | 第116-1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18-12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120-122页 |
·总结 | 第120-121页 |
·展望 | 第121-122页 |
参考文献 | 第122-128页 |
附录1 挂阀前后试验模型结构时程分析对比 | 第128-143页 |
附录2 TAFT 波作用下结构各顶点位移时程和阀体位移加速度时程 | 第143-159页 |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159-160页 |
致谢 | 第1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