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引言 | 第13-20页 |
|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 ·国内外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研究进展 | 第15-17页 |
| ·国外研究概况 | 第15-16页 |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16-17页 |
|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7-19页 |
| ·主要内容 | 第17-18页 |
|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 2 农田水利相关解读 | 第20-31页 |
| ·农田水利 | 第20-27页 |
| ·农田水利释义 | 第20页 |
| ·农田水利工程构成 | 第20-22页 |
| ·古代农田水利 | 第22-25页 |
| ·现代农田水利 | 第25-26页 |
| ·农田水利特征与发展趋势 | 第26-27页 |
| ·水文化 | 第27-30页 |
| ·水文化释义 | 第27页 |
| ·水文化表现形态 | 第27-28页 |
| ·水文化特征分析 | 第28-29页 |
| ·农田水利水文化的具体表现形式 | 第29-30页 |
| ·小结 | 第30-31页 |
| 3 乡村景观研究述要 | 第31-37页 |
| ·乡村与景观界定 | 第31-33页 |
| ·乡村概念的界定 | 第31页 |
| ·关于“景观”的界定 | 第31-32页 |
| ·乡村景观的提出 | 第32-33页 |
| ·乡村景观内涵与发展现状 | 第33-36页 |
| ·乡村景观内涵 | 第33-34页 |
| ·我国乡村景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34-36页 |
|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 4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方式研究 | 第37-62页 |
|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联系 | 第37-38页 |
| ·农田水利工程创造乡村景观 | 第37页 |
| ·乡村景观传递水文化 | 第37-38页 |
|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的理论基础 | 第38-41页 |
| ·景观生态学 | 第38-40页 |
| ·水工美学 | 第40-41页 |
| ·农田水利与乡村景观融合形态的体系构建 | 第41-43页 |
| ·“点”——水工建筑景观 | 第41-42页 |
| ·“线”——河流、渠道景观 | 第42-43页 |
| ·“面”——农田景观 | 第43页 |
| ·农田水利工程与乡村景观融合具体方式 | 第43-51页 |
| ·工程景观融合 | 第43-50页 |
| ·文化景观融合 | 第50-51页 |
| ·我国农田水利景观地域特色资源分析 | 第51-61页 |
| ·山丘区蓄引提结合灌溉——淠史杭灌区 | 第51-52页 |
| ·河道自流引水灌溉——河套灌区 | 第52-54页 |
| ·井渠结合灌溉——泾惠渠灌溉 | 第54-55页 |
| ·高扬程提水灌溉——景泰川电力提水灌区 | 第55-57页 |
| ·荒漠绿洲农业灌溉——玛纳斯河灌区 | 第57页 |
| ·低洼地区灌排结合——江都排灌站 | 第57-58页 |
| ·水轮泵抽水灌溉——青山水轮泵站 | 第58-59页 |
| ·井灌区——华北平原井灌区 | 第59-60页 |
| ·饲草料地节水灌溉——内蒙古鄂尔多斯高原干旱区 | 第60页 |
| ·雨水集蓄利用工程——四川省仁寿县义和村 | 第60-61页 |
| ·小结 | 第61-62页 |
| 5 案例研究——哈尔滨市成高子灌区农田水利景观营造 | 第62-87页 |
| ·区域概况 | 第62-67页 |
| ·区位分析 | 第62-63页 |
| ·自然资源分析 | 第63-64页 |
| ·社会经济分析 | 第64页 |
| ·农田水利资源分析 | 第64-67页 |
| ·文化资源分析 | 第67页 |
| ·成高子灌区农田水利景观设计的定位 | 第67-68页 |
| ·景观重构设计的构思与理念 | 第68-69页 |
| ·“农田——水利”链——成高子之凝聚为设计构思的创新点 | 第68-69页 |
| ·设计总则 | 第69页 |
| ·总体景观格局 | 第69-71页 |
| ·景观营造 | 第71-86页 |
| ·阿什河观光带 | 第71-77页 |
| ·水利旅游中心区 | 第77-81页 |
| ·基本水田保护区 | 第81-83页 |
| ·经济果蔬区 | 第83-86页 |
| ·小结 | 第86-87页 |
|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87-89页 |
| ·研究结论 | 第87-88页 |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88-89页 |
| ·研究不足 | 第88页 |
| ·展望 | 第88-89页 |
| 致谢 | 第89-90页 |
| 参考文献 | 第90-93页 |
| 附录 | 第93-9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