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2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7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1页 |
·国外研究状况 | 第7-9页 |
·国内研究概况 | 第9-11页 |
·研究的思路与内容 | 第11-12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12-19页 |
·产业结构理论概述 | 第12-16页 |
·产业的划分及产业结构的含义 | 第12-13页 |
·产业结构演变升级理论 | 第13-16页 |
·低碳经济理论概述 | 第16-19页 |
·低碳经济的由来 | 第16-17页 |
·低碳经济的概念和特征 | 第17-19页 |
第3章 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 | 第19-27页 |
·产业结构演变和高碳产业带来的问题 | 第19-20页 |
·低碳经济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 | 第20-24页 |
·低碳经济要求现有产业低碳化 | 第20-21页 |
·低碳经济要求发展低碳产业 | 第21-23页 |
·低碳经济对主导产业选择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产业结构调整对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作用 | 第24-25页 |
·发展低碳经济与调整产业结构的互动机制 | 第25-27页 |
·创新机制 | 第25页 |
·市场机制 | 第25-27页 |
第4章 成都市产业结构分析 | 第27-42页 |
·成都市产业结构升级演变回顾 | 第27-31页 |
·成都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第一阶段 | 第28-30页 |
·成都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第二阶段 | 第30-31页 |
·成都市产业结构演进的第三阶段 | 第31页 |
·成都市产业结构现状分析 | 第31-35页 |
·成都市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 第32-33页 |
·成都市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 第33-34页 |
·成都市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 第34-35页 |
·成都市产业碳排放情况定量分析 | 第35-39页 |
·碳排放模型的建立 | 第35-37页 |
·模型的应用 | 第37-38页 |
·结论 | 第38-39页 |
·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的机遇 | 第39-41页 |
·低碳经济发展契机 | 第39-40页 |
·承接产业转移契机 | 第40页 |
·“十二五”产业政策调整 | 第40-41页 |
·成都市产业结构升级演变的趋势 | 第41-42页 |
第5章 低碳经济背景下国内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经验借鉴 | 第42-48页 |
·低碳背景下国外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经验借鉴 | 第42-45页 |
·德国适应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经验 | 第42-43页 |
·美国适应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经验 | 第43-44页 |
·日本适应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经验 | 第44-45页 |
·国内经典地区适应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的经验 | 第45-46页 |
·杭州市适应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 第45页 |
·武汉城市圈适应低碳经济调整产业结构 | 第45-46页 |
·对成都市的启示 | 第46-48页 |
第6章 成都市产业结构调整的对策建议 | 第48-58页 |
·适应低碳经济调整产业比例 | 第48-51页 |
·成都市第一产业的调整 | 第48-49页 |
·成都市第二产业调整 | 第49-50页 |
·成都市第三产业调整 | 第50-51页 |
·适应低碳经济选准主导产业 | 第51-55页 |
·数据分析 | 第52-54页 |
·结论分析 | 第54-55页 |
·适应低碳经济推进产业集群 | 第55-56页 |
·产业集群 | 第55页 |
·产业集群与低碳经济的相互关系 | 第55-56页 |
·成都市发展产业集群 | 第56页 |
·适应低碳经济健全产业组织 | 第56-58页 |
第7章 结论 | 第58-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