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各种桥梁论文--桥梁:按结构分论文--斜拉桥论文

马鞍山长江公路大桥右汊斜拉桥拱塔结构试验与研究

摘要第1-6页
ABSTRACT第6-7页
致谢第7-13页
第1章 绪论第13-21页
   ·斜拉桥的桥塔型式第13-16页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课题来源第16页
     ·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6-17页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第17-19页
     ·桥梁模型试验研究现状第17-19页
     ·研究存在的问题第19页
   ·本文的研究内容第19-21页
     ·本文研究的工程背景第19-20页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0-21页
第2章 拱塔模型试验设计、加载及测试第21-34页
   ·试验相似理论第21-23页
     ·引言第21页
     ·相似常数的推导公式第21-23页
   ·模型的设计第23-26页
   ·模型材料第26-27页
   ·模型加载及测试第27-33页
     ·模型加载第27-29页
     ·模型加载工况及测点布置第29-32页
     ·试验测试第32-33页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3章 拱塔试验模型的有限元模拟第34-53页
   ·桥梁博士整体计算结果第34-36页
   ·ANSYS1:10 拱塔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第36-38页
   ·计算结果分析第38-52页
     ·纵向受力钢筋应变分析第38-43页
     ·混凝土应变分析第43-46页
     ·变形分析第46-47页
     ·裂缝分布第47-51页
     ·本节结论第51-52页
   ·本章小结第52-53页
第4章 拱塔模型试验结果与分析比较第53-70页
   ·索力测试分析第53-55页
   ·纵向受力钢筋应变测试分析第55-62页
     ·施工阶段最大悬臂状态(工况 1)第55-57页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工况 2)第57-59页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工况 3)第59-62页
   ·混凝土应变测试分析第62-67页
     ·施工阶段最大悬臂状态(工况 1)第62-64页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工况 2)第64-65页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工况 3)第65-67页
   ·变形结果分析第67页
   ·裂缝结果与分析第67-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拱塔结构温度效应分析第70-86页
   ·引言第70页
   ·混凝土结构的温度作用第70-71页
   ·温度应力计算方法第71-73页
   ·各国桥梁设计规范中的箱梁温度梯度模式第73-76页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的温度梯度模式第73页
     ·铁路桥涵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TB 10002.3-2005)的温度梯度模式第73-74页
     ·英国桥梁设计规范(BS5400)的温度梯度模式第74-75页
     ·新西兰公路桥梁设计规范的温度梯度模式第75-76页
   ·拱塔结构梯度温度效应计算第76-85页
     ·温度梯度计算模型的建立第76-77页
     ·温度梯度计算模式第77-79页
     ·结果分析第79-84页
     ·本节结论第84-85页
   ·本章小结第85-86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6-87页
   ·主要结论第86页
   ·未来的工作方向第86-87页
参考文献第87-91页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91-92页

论文共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斜拉桥地震响应的分析与研究
下一篇:垂直振动压路机振动压实技术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