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1页 |
0 前言 | 第11-13页 |
1 文献综述 | 第13-29页 |
·海洋沉积物早期成岩作用中的硫循环 | 第13-21页 |
·沉积物早期成岩序列 | 第13-16页 |
·海洋沉积物中的硫形态 | 第16-21页 |
·沉积物中的活性铁 | 第21-26页 |
·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的活性铁 | 第22-23页 |
·活性铁的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铁异化还原与硫酸盐还原的竞争 | 第25页 |
·铁和硫循环的环境化学意义 | 第25-26页 |
·早期成岩过程中 C-S-Fe 体系的制约关系 | 第26-27页 |
·选题依据和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选题依据 | 第27页 |
·研究内容 | 第27-29页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9-32页 |
·东海环流 | 第29-30页 |
·东海陆架沉积物特点 | 第30-32页 |
3 化学试剂、仪器及样品的采集和预处理 | 第32-37页 |
·化学试剂 | 第32-33页 |
·仪器 | 第33-34页 |
·样品采集及预处理 | 第34-37页 |
·样品采集 | 第34-36页 |
·样品预处理及基本参数分析 | 第36-37页 |
4 东海陆架柱状沉积物中还原硫形态及活性铁分析 | 第37-55页 |
·柱状沉积物中还原硫形态的提取与测定 | 第37-39页 |
·酸法提取 AVS | 第37-38页 |
·Cr(Ⅱ)还原法提取 S~0和 S_(py) | 第38-39页 |
·柱状沉积物中活性铁的提取与测定 | 第39-40页 |
·HCl 提取的活性铁(LFe) | 第39-40页 |
·酸性草酸铵提取的活性铁(RFe) | 第40页 |
·柱状沉积物中还原硫形态分析 | 第40-46页 |
·柱状沉积物中粒度和总有机碳(TOC) | 第40-42页 |
·还原硫形态的垂直分布特征 | 第42-44页 |
·柱状沉积物样中活性铁的分布特征 | 第44-46页 |
·讨论 | 第46-53页 |
·影响粒度和总有机碳(TOC)分布的因素 | 第46-47页 |
·影响还原硫形成及分布的因素 | 第47-51页 |
·影响活性铁分布的因素 | 第51-52页 |
·活性铁对溶解态硫化物的缓冲容量 | 第52-53页 |
·小结 | 第53-55页 |
5 东海陆架表层沉积物中固相铁形态的形成及空间分布 | 第55-70页 |
·表层沉积物中固相铁形态的提取与测定 | 第55-58页 |
·总铁(Fe_T)和总铝(Al)的提取 | 第55页 |
·活性铁形态的提取 | 第55-57页 |
·铁形态的测定 | 第57-58页 |
·表层沉积物中固相铁形态的空间分布 | 第58-68页 |
·表层沉积物中粒度和 TOC 分布特征 | 第58-60页 |
·不同形态铁的分布特征 | 第60-63页 |
·铁形态的形成和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 | 第63-67页 |
·沉积物中 Fe(Ⅲ)_(HR)、Fe_(HR)和 Fe_(PR)的快速估算 | 第67-68页 |
·小结 | 第68-70页 |
6 结论 | 第70-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个人简历 | 第78页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