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口井田地下水化学特征及突水水源判别研究
|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9页 |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研究意义 | 第9页 |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9-12页 |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未来发展趋势 | 第11-12页 |
|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 ·技术路线 | 第12-14页 |
| 2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4-21页 |
|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6页 |
| ·交通位置 | 第14-15页 |
| ·地形地貌 | 第15页 |
| ·气象水文 | 第15-16页 |
| ·地震活动 | 第16页 |
| ·地质概况 | 第16-21页 |
| ·地层 | 第16-17页 |
| ·构造 | 第17-21页 |
| 3 鸭口井田水文地质条件 | 第21-29页 |
| ·区域水文地质 | 第21-24页 |
| ·含(隔)水层的划分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 第21-23页 |
| ·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 | 第23-24页 |
| ·井田水文地质 | 第24-29页 |
| ·地表水及其特征 | 第24页 |
| ·地下水及其水文地质特征 | 第24-26页 |
| ·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 | 第26-27页 |
| ·充水通道 | 第27-29页 |
| 4 井田地下水化学特征分析 | 第29-47页 |
| ·井田水样采集与保存 | 第29-30页 |
| ·水样采集 | 第29-30页 |
| ·水样运送和保存 | 第30页 |
| ·常规离子水化学分析 | 第30-33页 |
| ·各主要突水含水层离子分布特征分析 | 第33-38页 |
| ·第四系含水层水样确定 | 第33-35页 |
| ·叠系砂岩含水层水样确定 | 第35-37页 |
| ·老空水水样确定 | 第37-38页 |
| ·地表水水样确定 | 第38页 |
| ·各含水层水化学特征对比 | 第38-39页 |
| ·第四系水与二叠系砂岩水化学特征比较 | 第38页 |
| ·第四系水与老空水化学特征比较 | 第38-39页 |
| ·叠系砂岩水与老空水化学特征比较 | 第39页 |
| ·常规离子含量与TDS的关系 | 第39-44页 |
| ·第四系水常规离子与TDS的关系 | 第40-41页 |
| ·叠系砂岩水常规离子与TDS的关系 | 第41-43页 |
| ·老空水常规离子与TDS的关系 | 第43-44页 |
| ·各含水层的水力联系分析与判别 | 第44-46页 |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 5 井田突水水源判别模型 | 第47-62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分析 | 第47-53页 |
|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 第47-48页 |
| ·模糊综合评判水源判别应用 | 第48-53页 |
| ·灰色关联度模型分析 | 第53-61页 |
| ·灰色关联度分析原理 | 第53-55页 |
| ·灰色关联度水源判别应用 | 第55-61页 |
| ·两种判别结果比较 | 第61页 |
|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 6 结论与建议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页 |
| ·建议 | 第62-64页 |
| 致谢 | 第64-65页 |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 附录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