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电设备、电信设备论文--天线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

基于四维天线理论和强互耦效应的阵列天线技术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6-37页
   ·本文的研究背景第16-32页
     ·阵列天线的发展、应用需求及新挑战第16-23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本文主要贡献第23-32页
       ·基于“时间”自由度的四维阵列天线技术第24-28页
       ·基于强互耦效应的宽带相控阵技术第28-32页
   ·本文的目的、意义与内容第32-37页
     ·本文的目的、意义第32-33页
     ·本文的创新点第33-34页
     ·本文的结构安排第34-37页
第二章 阵列天线综合中的差分进化算法研究第37-61页
   ·引言第37-38页
   ·常规阵列天线基本理论第38-43页
     ·直线阵列天线基本理论第39页
     ·矩形平面阵列天线基本理论第39-40页
     ·阵列天线优化设计问题第40-43页
       ·阵列天线优化设计问题概述第40-41页
       ·凸型与非凸型优化问题的数学描述第41-43页
   ·修正型差分进化算法第43-52页
     ·经典差分进化算法概述第43-45页
     ·MDES 中的四项修正技术及意义第45-48页
     ·MDES 在非凸型数学问题中的应用第48-50页
     ·MDES 在非凸型阵列优化问题中的应用第50-52页
       ·稀布相控阵天线的优化设计第50-51页
       ·低副瓣非等间距阵列天线的优化设计第51-52页
   ·混合型差分进化算法(HDES)第52-54页
   ·基于差分进化算子的多目标、多尺度优化算法第54-59页
     ·方法概述第54-56页
     ·多目标最优数学问题求解第56-59页
       ·多目标、同尺度数学问题求解第57-58页
       ·多目标、多尺度数学问题求解第58-59页
   ·本章小结第59-61页
第三章 四维天线阵面阵的高效波束综合方法研究第61-83页
   ·四维天线阵面阵概述第61-63页
     ·四维天线阵面阵基本理论第61-63页
     ·四维天线阵面阵中的波束综合问题第63页
   ·2D IFFT 在大型平面阵列快速计算中的应用第63-66页
   ·四维天线阵面阵中的低副瓣和差波束设计技术研究第66-73页
     ·研究背景第66-67页
     ·问题描述及MDES-2D IFFT 联合设计方法第67-69页
       ·问题描述第67-68页
       ·MDES-2D IFFT 联合设计方法第68-69页
     ·数值试验第69-73页
       ·低副瓣和差波束的最优设计第69-71页
       ·低副瓣和、双差波束的最优设计第71-73页
   ·新型2D Woodward- Lawson 低副瓣平面阵列综合技术研究第73-76页
     ·一维W- L 线阵综合方法及其在平面阵列中的拓展第73-74页
     ·新型二维W- L 方法的提出第74-75页
     ·数值试验第75-76页
   ·四维天线阵面阵的低副瓣复杂赋形波束设计技术研究第76-81页
     ·研究背景第76-77页
     ·问题描述及MDES-2D IFFT-2D W-L 联合设计方法第77-79页
       ·问题描述第77页
       ·MDES-2D IFFT-2D W-L 联合设计方法第77-79页
     ·数值试验第79-81页
       ·低副瓣圆形赋形波束最优设计第79-80页
       ·低副瓣U 形赋形波束最优设计第80-81页
   ·本章小结第81-83页
第四章 四维天线阵线阵的应用基础研究第83-108页
   ·引言第83页
   ·四维天线阵线阵概述第83-89页
     ·四维天线阵线阵的可变口径尺寸模型第84-85页
     ·四维天线阵线阵的相位中心双向移动模型第85-86页
     ·四维天线阵线阵的多目标、多尺度优化设计方法第86-89页
       ·低副瓣VAS 四维天线阵线阵的最优设计第86-87页
       ·宽带VAS 四维天线阵线阵的最优设计第87-89页
   ·一种基于四维天线阵线阵的新型单脉冲雷达系统第89-95页
     ·理论分析第90-91页
     ·基于BPCM 四维天线阵线阵的单脉冲雷达系统构架第91-93页
     ·数值试验第93-95页
     ·小结第95页
   ·基于四维天线阵线阵的快速自适应置零技术研究第95-107页
     ·常规阵列天线中的自适应置零算法及其局限性第96-97页
     ·基于输出功率最小化的四维天线阵线阵自适应置零技术第97-100页
       ·基于VAS 四维天线阵线阵的自适应天线系统第97-98页
       ·基于输出功率最小化的自适应置零方法第98-100页
     ·典型数值试验第100-102页
     ·新型自适应置零技术性能的全面评估与结论第102-106页
       ·低位拨码开关位数与抑制性能第103页
       ·干扰源与需要信号接近时的抑制效果第103-104页
       ·干扰源强度与抑制性能第104-105页
       ·干扰源数目与抑制性能第105-106页
       ·干扰源来波角度与抑制性能第106页
     ·小结第106-107页
   ·本章小结第107-108页
第五章 基于强互耦效应的宽带相控阵技术研究第108-143页
   ·传统宽带相控阵设计方法的局限性第109-110页
   ·强互耦偶极子宽带相控阵天线的等效电路第110-114页
   ·两类基于强互耦效应的宽带相控阵天线第114-135页
     ·基于强电容耦合偶极子单元的宽带相控阵天线设计第114-123页
       ·设计模型介绍第114-115页
       ·实验方法概述第115-117页
       ·实验结果第117-123页
     ·基于强电容耦合八角环单元的宽带相控阵天线设计第123-135页
       ·设计模型介绍第124-128页
       ·实验方法概述第128-129页
       ·实验结果第129-135页
   ·一种基于地板设计的“增益-带宽”择优设计方案第135-141页
     ·宽带长槽阵列天线第136-137页
     ·八角环宽带相控阵天线(250-1100 MHz)第137-138页
     ·反射地板与阵列带宽、增益之间的关系及其启示第138-141页
   ·本章小结第141-143页
第六章 基于强耦合调谐技术的微带天线设计方法研究第143-150页
   ·引言第143页
   ·传统低剖面宽带微带天线设计技术及局限性第143-144页
   ·基于强耦合调谐技术的低剖面宽带天线技术研究第144-149页
     ·常规E 形贴片天线技术概述第144-146页
     ·基于强耦合调谐技术的低剖面宽带E 形贴片天线第146-147页
     ·实验结果与等效电路模型第147-149页
   ·本章小结第149-150页
第七章 结束语第150-153页
   ·本文工作总结第150-151页
   ·基于新物理机理的阵列天线技术发展展望第151-153页
致谢第153-155页
参考文献第155-16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169-172页
个人简历第172-173页

论文共1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分布式天线无线资源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下一篇:分布式天线协同时间捕获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