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4页 |
| Abstract | 第4-8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1页 |
| 第二章 标准模型 | 第11-23页 |
| ·弱电统一理论 | 第11-21页 |
| ·弱和电磁相互作用的统一描述 | 第11-15页 |
| ·Higgs机制 | 第15-17页 |
| ·夸克的引入 | 第17-21页 |
| ·量子色动力学(QCD) | 第21-23页 |
| 第三章 有效哈密顿量方法 | 第23-36页 |
| ·算符乘积展开(OPE)的基本思想 | 第23-24页 |
| ·OPE与短距离QCD效应 | 第24-28页 |
| ·Wilson系数的计算 | 第25-27页 |
| ·算符混合和对角化 | 第27-28页 |
| ·OPE与重整化群方程 | 第28-30页 |
| ·次领头阶的Wilson系数 | 第30-32页 |
| ·有效哈密顿量的一般形式 | 第32-36页 |
| 第四章 重夸克有效场理论 | 第36-43页 |
| ·大分量量子色动力学(LCQCD) | 第36-40页 |
| ·重夸克有效场论(HQEFT) | 第40-43页 |
| 第五章 D→K_1_迁形状因子及其在半轻衰变中的应用 | 第43-53页 |
| ·研究动机 | 第43页 |
| ·跃迁形状因子与光锥求和规则 | 第43-47页 |
| ·跃迁形状因子 | 第43-44页 |
| ·光椎求和规则 | 第44-47页 |
| ·跃迁形状因子的数值结果 | 第47-49页 |
| ·D→K_1半轻衰变振幅与分支比 | 第49-51页 |
| ·小结 | 第51-53页 |
| 第六章 结论 | 第53-55页 |
| 附录一 研究生期间所做的工作 | 第55-56页 |
| 参考文献 | 第56-58页 |
| 致谢 | 第58页 |